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履職依據 > 本機關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 索引號 ] | 11500222750076936P/2023-00404 | [ 發文字號 ] | 綦教〔2023〕17號 |
[ 主題分類 ] | 教育 | [ 體裁分類 ] | 公告公示 |
[ 發布機構 ] | 綦江區教委 | [ 有效性 ] | 有效 |
[ 成文日期 ] | 2023-03-24 | [ 發布日期 ] | 2023-04-14 |
重慶市綦江區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綦江區關于“十四五”職業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教育學區,中小學,中職學校(含民辦),區教科所、區進修校(區社區教育學院):
《綦江區關于“十四五”職業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已經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2023年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
重慶市綦江區教育委員會
2023年3月24日
綦江區關于“十四五”職業教育發展提升
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和重慶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全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按照《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有關要求和全國、全市職業教育大會精神,依據《重慶市綦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綦江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全市教育大會、特別是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優化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引進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動職普融通,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技能型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地位,為綦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黨建引領,統籌規劃。堅持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統籌規劃職業教育發展,凸顯職業教育戰略地位和類型定位,加強政策供給,加大投入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深化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教育評價等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創新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和發展水平。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產教融合機制,深化校企合作,豐富多元辦學主體,積極探索特色學徒制試點,推進1+X證書制度,形成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
——分類指導,特色發展。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對全區各類別職業教育進行分類指導,推動特色發展。
到2025年,全區中等職業學校全部達到國家設置標準,類型定位和層級結構更加優化,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更加適應。盡最大可能集聚8所高校、5萬大學生,成為渝南教育高地、人才高地。職普比由3.2:6.8提升為4:6,在校生達到1萬人,“雙師型”教師不低于專業教師總數的60%。建設老年教育示范校(基地)。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進課程、進頭腦,“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全面推進,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職業中等教育與職業高等教育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引進建設一批優質高水平高職院校和職業技術大學。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辦學條件整體提升,學校布局和專業結構更加優化,“三教”改革取得實效,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培育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協同發展與社會服務成效明顯。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持續推進區域協同、國際合作發展,社會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展,技術研發與應用能力明顯提升,終身教育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建成渝南職教城,產教融合發展機制更加健全,校企協同育人全面推廣。
二、重點任務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加強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開展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公民道德和“四史”教育。構建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三全育人”體系,加強黨組織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面統籌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力量,建設“三全育人”典型學校,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增強愛黨愛國意識,聽黨話、跟黨走。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開足開齊開好思政必修課程,嚴格思政課教材選用管理,開發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思政課程教學資源。將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培育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打造課程思政示范課堂,建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職思政課教師,實施職業院校黨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計劃,開展德育管理人員、專職思政課教師培訓,建強德育工作隊伍,打造思政課教學創新團隊,提升思政課教師育人能力和育人實效。
2.著力落實“五育并舉”。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強化德育實效,建好德育實踐基地,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打造德育典型案例。提升智育水平,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設公共基礎課程,科學設置專業(技能)課程,加強實踐性教學。強化體育鍛煉,保證體育課程時間,拓展學生校內體育活動空間,營造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的學校體育氛圍。增強美育熏陶,鼓勵職業院校結合地方實際設立美育類特色課程,通過舉辦綜合性藝術節等形式提升學生美育活動參與率。加強勞動教育,落實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建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利用勤工儉學、實習實訓、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豐富勞動教育形式,完善勞動教育體系。
3.深化文化育人行動。堅持以文化人,提升職業教育文化育人質量,彰顯文化育人特色。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推動師德建設長效化、制度化,引導職業院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推進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培育建設一批具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時代特征和自身特點的校園文化品牌。加強傳統工藝專業和課程建設,支持職業院校積極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巴渝傳統工藝和非遺技藝。推動優秀企業文化進校園,鼓勵職業院校借鑒現代企業文化建設職業氛圍濃厚、專業特色鮮明的學習場所,支持校企共建職業素養培育實踐基地。
(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4.推動職業教育縱向貫通發展。強化中等職業教育基礎作用,堅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推進市級優質中職學校、優質專業建設,大力引進優質高等職業院校,逐步提升高層次職業教育比重。積極發展本科職業教育,配合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科高職院校提升辦學層次和舉辦職業教育本科專業。優化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模式,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貫通培養規模,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升學比例。
5.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發展。推動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融通,建設中小學生職業體驗基地,在普通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培養掌握技能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能力。探索發展以專項技能培養為主的特色綜合高中。鼓勵職業院校建設中小學校勞動教育、職業啟蒙教育基地,為普通高中開展職業教育提供資源支持。促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融通,支持職業院校為普通高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課程,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開設職業技能課程。推進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融通,實施職業教育服務終身學習質量提升行動,促進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協同發展。
(三)優化職業教育布局
6.優化職業教育布局。實施高校引進行動計劃。大力引進和新建高等教育辦學主體,加快推進重慶經貿職業學院綦江校區、重慶電訊職業學院綦江校區、重慶健康工程職業學院的建設,推動重慶信息安全學院、重慶德國埃森大學的落地,積極引進更多優質高等職業教育資源落戶綦江或來綦設立校區。“十四五”期間,繼續加大優質高校引進力度,力爭在綦高校達到8所。優化職業教育資源合理布局。在永桐新城加快職教城建設進度,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優化職業院校布局,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綦江—萬盛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發展,增強職業教育對支柱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在老城區及北部新城圍繞農業農村、生態保護、文旅融合、醫藥衛生等領域合理布局院校,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打造知名康養休閑目的地,擴大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供給。
7.提升產教融合專業建設水平。圍繞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打造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優化專業建設路徑方向,強化對專業體系建設的統籌指導,提升專業對產業的適應性。服務壯大現代產業體系,改造升級服務電子、汽車摩托車等傳統產業相關專業;優先發展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相關的現代通信技術應用、直播電商服務等相關專業,加快建設支撐康養、家政等現代服務業高水平發展相關專業。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專業設置、認證、質量評價、預警調控等機制,支持職業院校自主設置與新興產業密切相關的目錄外專業,進一步提高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重點產業的匹配度。
(四)打造高素質職教師資隊伍
8.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建設貫穿教師發展全過程,堅持用“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引領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任、評優獎勵的首要要求,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和長效化。嚴格懲戒師德失范行為,推動建立師德師風大數據監測平臺,推進師德建設負面清單制度,設立師德師風舉報平臺,加大教育行政執法力度,及時發現、糾正和懲處師德失范行為。完善教職員工準入制度。
9.加強高水平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強化職教師資引進和培育,面向戰略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智能制造產業和民生工程產業,引進一批技能領軍人才。提升教師“雙師”素質,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構建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打造一批“德藝(技)雙馨”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支持校企共建示范性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推動企業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在校企之間雙向流動。實施“雙師型”教師分類分級認證,推動全區“雙師型”教師占比達到專業教師總數的60%以上。
(五)推進基礎能力建設
10.推進辦學條件改善。改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2023年,完成渝南職教城(一期)建設、綦江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和重慶市醫科學校(一期)遷建。2025年,全區中等職業學校全部達到國家設置標準。補齊高職院校擴招后短板,支持引進高職院校多渠道籌措資金進行改善提升,加大基礎建設投入,對標職業教育本科設置標準提升辦學條件,早日升級為本科院校。推行常態化辦學條件監測,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院校辦學基本條件,優先保障建設用地和基本建設資金需求,推動職業院校土地、校舍及實習實訓場所設施等辦學條件達標。
11.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完善信息化基礎條件,支持職業院校校園有線、無線、物聯網“三網”融合發展,打造綠色、安全、高效的校園網絡環境。加強信息化資源建設,加強優質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按照在線開放課程標準,建設一批在線精品開放課程。開展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加快在線智能教室、智能實訓室、虛擬工廠等智能學習場景建設與應用,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建設。提升信息化運用水平,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教育數據的伴隨式采集存儲和智能化分析應用,促進職業教育教學效能提升和治理效能提升。提升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開展職業院校教學及管理人員信息化素養全員培訓。
(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12.完善多方聯動運行機制。完善以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學校為基點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聯動運行機制。推動關鍵要素融合,將職業教育發展納入產業發展規劃,同步制定產教融合發展政策,落實各項支持要素,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校企共建共享職業教育資源。強化行業協同指導,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全方位對接。優化產教融合政策支撐,進一步完善“財政+金融+土地+信用”的組合式激勵政策,協助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形成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
13.推進產教融合改革創新。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圍繞高水平、專業化,優化實訓教學條件、健全實訓教學體系、打造實訓教師隊伍、創新實訓運營模式,推動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發揮輻射引領作用。鼓勵校企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圍繞現代產業發展和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需要,開展校企聯合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工作。
14.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推動“政行校企研”合作辦學,推動多主體要素融合與資源整合,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創新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增強辦學活力,實現辦學主體多元化。推動校企協同育人,推進職業院校專業與行業產業對接、課程與職業能力標準對接、教學與生產過程對接、實訓基地與工作崗位對接、師資與行業企業對接,實現校企雙元專業共建、教材共編、標準共融、教學共育、基地共享、師資共培。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實踐,推進“崗課賽證”融通。
15.健全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服務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和流程再造,面向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開發與職業能力標準相對接、與國際標準相接軌的課程標準、專業教學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實訓基地建設標準等。支持職業院校落實和探索相關標準,推動職業院校全面落實國家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科學制訂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并公示。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的更高標準,待條件成熟時推動上升為市級或國家標準。
16.全面深化“三教”改革。深化教師改革,規范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堅持克服“五唯”頑瘴痼疾,改革教師職務職稱晉升和評價機制,穩步提升“雙優計劃”院校高級和中級職稱崗位占比。完善“固定崗+流動崗”的教師資源配置新機制,職業院校可根據需要和條件自主招用企業技能人才兼職任教。深化教材改革,嚴格執行《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探索教材內容定期更新機制,建立完善教材審核、審查、抽查機制,評選一批優秀校本教材。深化教法改革,推動職業院校“課堂革命”,探索分工協作的模塊化教學組織方式。完善區級、校級競賽機制,強化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加強職業教育科研教研能力建設,培育一批體現綦江職教特色的高質量教學改革成果。
17.強化人才培養質量監測。強化人才評價質量管理,建設質量評價平臺,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提升鑒定評價信息管理水平,規范質量監測評價過程。推動實施技能人才多元化評價,全面抓好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專業能力考核。加強過程評價與跟蹤反饋,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指導和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職業能力監測和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健全職業院校質量年報和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逐步實施專業認證、課程認證。
(八)深化職業教育重點領域改革
18.完善治理結構與運行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落實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推動學校建立健全由學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的董事會或理事會,發揮好校級學術委員會作用,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優化內部治理結構,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管理隊伍,強化職業學校校長隊伍建設,完善選拔任用機制。組織開展職業院校校長和管理干部培訓,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管理隊伍。
19.改革招生考試制度。完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制度,按照各校辦學條件核定專業招生計劃。推動建立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參考初中階段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辦法。逐步建立“學生家長自主申報、區級統籌宏觀管理、學校依規依章錄取”的運行機制。
20.改革職業教育評價。完善督政、督學和評估監測體系,將職業教育納入區政府對區級部門、街鎮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查考核內容。建立政府主導,行業企業、學校、社會等共同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鼓勵第三方機構開展職業院校辦學水平評價。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評價體系,重點評價德技并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學生獲取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生就業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情況。建立技能抽查、實習報告、畢業設計抽檢等隨機檢查制度。加強“雙優”項目建設過程管理和成效評價,引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九)推動區域協同和國際交流合作
21.促進區域協同創新。推動“綦江-萬盛”職業教育協同發展,建立健全“綦江-萬盛”職業教育定期會商機制,在資源共建共享、干部互派、師生交流、學生就業、技能競賽等方面密切合作;支持“綦江-萬盛”職業教育統籌發展和產教融合發展,探索“一體規劃、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職業教育區域協同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綦江重要戰略支點城市作用,增強綦江職業教育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能力,協同培養服務綠色產業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
22.提升開放合作水平。深化職業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引進國內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和優質企業來綦開展職業教育合作,推動重慶德國埃森大學項目落地,培養國際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升綦江作為重慶南部支點城市的輻射能力,把優質教育“引進來”;支持“魯班工坊”、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等建設,推廣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標準和示范課程,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
23.拓展職業培訓功能。服務面向人人的社會培訓,推動職業培訓資源向市場急需、企業生產必須等領域集中,開發適應產業轉型升級人力資源新需求的培訓項目。創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大對重點群體提供技能培訓服務,面向新生代農民工、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及就業困難特殊人群,持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就業、再就業、返鄉創業等專項培訓,服務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強化服務鄉村振興的培訓,加大培訓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農業農村科技人才的培訓力度。支持職業院校開展送技術技能下鄉活動。建設輻射全域的“三農”職業教育培訓網絡。
24.提升技術研發與應用能力。增強技術研發能力,支持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建技術研發與應用中心,建設兼具產品研發、工藝開發、技術推廣、大師培育功能的技術技能服務平臺,打造高素質技術研發隊伍,服務綦江高新區建設和永桐新城建設,重點面向中小微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工作。鼓勵職業院校承接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機構、行業企業設立的科技攻關、技術研發項目。促進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建立學校、合作單位和科技人員等多方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知識產權有效保護的合作與激勵機制,將成果轉化與推廣成效作為專業技術人員職務晉升和科研獎勵的依據。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推動職業院校聯合行業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加大就業見習、實習實訓組織管理力度,增強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發展能力、職業轉換能力。
(十一)創新完善終身教育服務體系
25.完善終身學習推進機制。強化終身教育管理,推動將終身教育納入街鎮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完善“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主管、部門協同、社會支持、市民參與”的終身教育管理運行機制,持續加大財政對終身教育的投入力度,推動建立終身教育質量監控、信息統計制度。
26.增強終身教育服務能力。構建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以“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為目標,鞏固終身教育四級網絡體系。創新發展老年教育、社區教育,鼓勵支持職業院校開設與老年教育相關專業,建立老年教育課程體系,開展老年教育培訓服務,進一步幫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享受智慧生活。持續推進終身教育品牌建設,強化終身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舉辦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
全面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以“把方向、攬全局、抓思想、建隊伍、促黨建”為總要求,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強化黨組織在職業教育規劃執行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全面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狠抓黨員隊伍建設,牢牢把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引導廣大師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強化協同配合,區級有關部門和院校協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把規劃任務融入到部門和院校相關工作總體安排和年度計劃中。強化項目統籌,充分發揮市級、區級重大職業教育項目的支撐引領作用,有效激發部門與院校的主體活力。加強分類指導,鼓勵有關部門和職業院校建構有效實施機制,形成“一部門(院校)一策”的良好推進局面。
加大經費統籌力度,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將職業教育符合條件的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支持范圍。規范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健全成本分擔機制,落實舉辦者的投入責任,拓寬經費來源渠道。
落實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各項配套政策。加快構建技能型社會的宣傳,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持、認同職業教育和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圍。發揮職業教育智庫作用,加強主流媒體、新興媒體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打造一批形式多樣的職業教育宣傳品牌。常態化開展職業教育活動周、職業體驗,增進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體驗和認知,在全社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