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定主動公開內容 > 履職依據 > 政策文件
[ 索引號 ] | 115002220093001221/2021-00064 | [ 發文字號 ] | 綦統〔2021〕14號 |
[ 主題分類 ] | 統計 | [ 體裁分類 ] | 其他公文 |
[ 發布機構 ] | 綦江區統計局 | [ 有效性 ] | 有效 |
[ 成文日期 ] | 2021-05-18 | [ 發布日期 ] | 2021-05-20 |
重慶市綦江區統計局關于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通知
各鎮街、各部門,局屬各科室、隊、中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根據《重慶市統計局關于貫徹執行國家統計局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實施意見》(渝統發〔2017〕36號)有關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多次強調要加強統計改革創新,加快構建現代統計調查體系,不斷提高數據質量,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扎實的統計保障。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統計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于推進依法統計依法治統,營造良好統計生態環境,提高統計運作效率、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扎實開展學習培訓,認真貫徹執行文件精神
把貫徹執行《重慶市統計局關于貫徹執行國家統計局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實施意見》、《重慶市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和《重慶市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一意見兩辦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領導干部帶頭學,統計工作相關人員要逐字逐句認真學習、吃透精神。各鎮街、各部門要區分不同對象,采取不同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宣傳活動;在對企業人員培訓時,要將《一意見兩辦法》納入教學重要內容;要結合常規統計調查工作,積極向統計調查對象宣傳企業統計信用管理和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的相關內容,使調查對象尤其是調查企業充分認識到建立統計信用的重要性,確保《一意見兩辦法》貫徹執行準確到位。
三、積極推進統計信用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貫徹落實統計信用建設相關制度
對標《重慶市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試行)》《重慶市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辦法(試行)》相關規定,嚴格管理企業、統計從業人員信統計信用活動,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守信和失信狀況和統計從業人員誠信和失信狀況。
(二)加強誠信統計文化建設
結合國家憲法日、《統計法》頒布紀念日、統計開放日、各項普查宣傳動員活動等重要時間節點,采取多種形式集中宣傳信用政策法規、信用知識和典型案例。積極推動利用各種新媒體加強宣傳,向統計信用主體普及統計信用知識,加強統計失信案例警示教育,提升統計誠信宣傳水平。加強統計職業道德教育,弘揚統計職業操守,將統計誠信教育貫穿到統計工作全過程,營造“統計守信者榮、統計失信者恥、統計無信者憂”的良好統計工作氛圍。
附件:1.重慶市統計局關于貫徹執行國家統計局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實施意見
??????2.重慶市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試行)
??????3.重慶市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辦法(試行)
????????????????????????????????????????????????重慶市綦江區統計局
????????????????????????????????????????????????2021年5月18日
附件1
重慶市統計局關于貫徹執行國家統計局
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實施意見
渝統發〔2017〕36號
各區縣(自治縣)統計局,兩江新區經濟運行局、萬盛經開區統計局,局機關各處室、局屬各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全面推進依法統計、誠信統計,加快構建統計守信激勵和統計失信懲戒機制,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準確性,國家統計局陸續印發了《關于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若干意見》(國統字〔2017〕99號)、《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試行)》(國統字〔2017〕97號)和《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辦法(試行)》(國統字〔2017〕98號)(以下簡稱《一意見兩辦法》)。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統計局關于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要求,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統計工作,多次強調要加強統計改革創新,加快構建現代統計調查體系,不斷提高數據質量,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扎實的統計保障。加強統計領域信用建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統計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于推進依法統計依法治統,營造良好統計生態環境,提高統計運作效率、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加強組織領導,提供條件保障
各區縣、各單位要統籌規劃,部署實施統計信用建設工作,主要負責人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分管負責人要靠前指揮,把貫徹執行《一意見兩辦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各區縣統計局要為加強統計信用建設提供必要的組織、人員、經費和工作條件保障,明確承擔統計信用建設的內設機構、工作崗位、承辦人員,對統計信用體系建設組織工作、管理工作積極予以支持,為統計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統計信用應用建設和宣傳教育培訓等各方面提供資金保障。
三、扎實開展學習宣傳
深入學習《一意見兩辦法》,廣泛宣傳《一意見兩辦法》,是保障《兩個辦法》得到切實有效執行的重要前提。局機關各處室各單位要組織全員、各區縣統計局組織全員以及鎮街統計人員逐字逐句認真學習,吃透精神;要區分不同對象,采取不同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活動;在對企業人員培訓時,要將《一意見兩辦法》納入教學重要內容;要結合常規統計調查工作,積極向統計調查對象宣傳企業統計信用管理和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的相關內容,使調查對象尤其是調查企業充分認識到建立統計信用的重要性,確保《一意見兩辦法》貫徹執行準確到位。
四、積極推進統計信用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建立實施企業統計信用管理制度
認真執行國家關于企業統計信用管理的規定,嚴格管理企業統計信用活動,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守信和失信狀況,嚴格依照條件認定統計守信企業、統計信用異常企業、統計一般失信企業、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嚴格按照規定向統計信用異常、統計一般失信、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告知信用情況,嚴格按要求在統計機構網站建立統計失信企業信息公示專欄并與同級政府信用門戶網站、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聯通,嚴格按要求向社會公示統計一般失信和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以企業統計信用信息管理為基礎,逐步實現統計信用信息覆蓋所有統計調查對象。
(二)建立實施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制度
認真執行國家關于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的規定,建立健全本地區、本系統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制度和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認真采集、整理、加工、保存、使用政府統計機構中的統計從業人員、調查單位中的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信息,嚴格管理統計從業人員信用活動,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地反映統計從業人員誠信和失信狀況,嚴格依照條件認定、歸集統計從業人員統計守信行為信息、統計警示行為信息和統計嚴重失信行為信息,嚴格按規定向統計從業人員告知其警示和嚴重失信行為信息并抄送其所在單位,嚴格按規定向社會公示統計從業人員嚴重失信行為信息。
(三)健全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和有關人員聯合懲戒機制
認真執行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等部門聯合簽署的《對統計領域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加強與同級開展聯合懲戒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懲戒合力,依法對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其他負有直接責任人員實施聯合懲戒。各區縣在本級網站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公示專欄公示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有關人員信息的同時,應將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有關人員的信息按相關的工作流程推送到市統計局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公示專欄,由市統計局將嚴重失信企業信息推送至國家統計局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公示專欄,將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推送到“信用重慶”網站和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由聯合懲戒部門進行聯合懲戒。進一步完善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增加懲戒措施,擴大懲戒范圍,逐步將聯合懲戒機制擴大到企業以外的統計調查對象。
(四)加快構建統計信用信息化系統
將統計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統計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作為統計信用建設的基礎性、關鍵性工作積極推進。各區縣統計局要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采集整理履職過程中獲取的統計信用主體信息,認定企業統計信用狀況,記錄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行為信息(參照附件4《統計信用采集表》),充實到統計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依法推進統計信用信息系統與其他部門信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加快推進分步實施各級統計機構、聯合懲戒部門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的軟硬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五)加強誠信統計文化建設
結合國家憲法日、《統計法》頒布紀念日、統計開放日、各項普查宣傳動員活動等重要時間節點,采取多種形式集中宣傳信用政策法規、信用知識和典型案例。在政府統計網站和統計微信、統計微博等新媒體開設統計誠信專欄,組織編寫統計信用知識宣傳冊,向統計信用主體普及統計信用知識,加強統計失信案例警示教育,提升統計誠信宣傳水平。加強統計職業道德教育,弘揚統計職業操守,將統計誠信教育貫穿到統計工作全過程,營造“統計守信者榮、統計失信者恥、統計無信者憂”的良好統計工作氛圍。
《一意見兩辦法》從今年8月份陸續開始實施,各區縣統計局、局機關各處室請認真組織學習、嚴格貫徹執行,《一意見兩辦法》的貫徹執行情況將納入區縣年終考核、局機關各處室依法行政考核評分內容。
??重慶市統計局
2017年8月25日
附件2
重慶市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文件的要求,推進統計領域誠信建設,引導企業依法統計、誠信統計,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統計執法監督檢查辦法》《企業統計信用管理辦法》,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企業統計信用管理,是指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對企業統計信用信息開展的采集、認定、公示和共享等管理活動。
企業統計信用信息是指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在統計調查、業務管理和執法檢查等履職過程中獲取或制作的企業信息,具體是指:
(一)企業基本信息,包括企業名稱、地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
(二)遵守統計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情況;
(三)提供統計工作的組織、人員和工作條件保障情況;
(四)執行統計調查制度情況;
(五)依法提供統計資料及其質量情況;
(六)統計違法行為及處理情況;
(七)其他與統計信用相關的信息。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承擔法定的政府統計資料報送義務的企業。
第四條企業統計信用管理應當遵循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原則。
第五條重慶市統計局負責建立健全全市企業統計信用信息管理制度,組織、規范、監督和指導全市企業統計信用信息的采集、認定、公示和共享等工作。
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按照本辦法以及重慶市統計局的部署,負責采集并及時更新由其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中的企業統計信用信息,認定企業統計信用狀況,依法依規公示企業統計失信情況。
第六條企業統計信用狀況分為統計守信企業、統計信用異常企業、統計一般失信企業和統計嚴重失信企業,實施分類、動態管理。
第七條企業統計信用狀況的認定實行誰認定、誰公示、誰負責的原則。
重慶市統計局可以根據統計執法檢查等方式獲取的企業統計信用信息,直接認定企業的統計信用狀況。
第八條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企業,為統計守信企業:
(一)為履行法定的統計資料報送義務提供組織、人員和工作條件保障;
(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原始記錄、統計臺賬,建立健全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交接、歸檔等管理制度;
(三)執行統計調查制度,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資料;
(四)積極配合統計執法檢查和統計數據核查;
(五)未被其他部門列入聯合懲戒失信名單,未發現有任何違反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調查制度的行為。
第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為統計信用異常企業:
(一)未按照法定的統計資料報送義務提供組織、人員和工作條件保障;
(二)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原始記錄、統計臺賬,未建立健全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交接、歸檔等管理制度;
(三)遲報統計資料;
(四)統計資料報送異常且不能做出合理解釋;
(五)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為統計一般失信企業:
(一)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
(二)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
(三)多次遲報統計資料;
(四)被統計機構行政處罰后,一年內未按照《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自行公示。
第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為統計嚴重失信企業:
(一)編造虛假統計數據;
(二)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拒報或者故意遲報統計資料情節嚴重或特別嚴重;
(三)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情節嚴重;
(四)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或者拒絕提供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臺賬、統計調查表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五)拒絕答復或者不如實答復統計檢查查詢書;
(六)有其他嚴重統計違法行為,應當受到行政處罰。
第十二條認定機構將企業認定為統計信用異常、統計一般失信、統計嚴重失信等的,應當作出認定決定。認定決定包括企業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認定日期、認定事由、作出認定決定機構。
第十三條認定機構在作出認定決定前,應當制作《企業統計信用認定告知書》,向認定對象告知所被認定的事實、理由、依據以及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
第十四條被認定為統計信用異常、統計一般失信、統計嚴重失信的企業自收到認定決定告知書起3個工作日內可以向作出認定決定的統計機構提出陳述申辯,逾期未提出的視為放棄該權利。
認定對象提出不同意見時,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應當認真聽取。認定對象提出新的事實、理由和證據,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應當開展復核,復核成立的予以采納,并在30日內將復核情況告知認定對象。
第十五條陳述申辯結束后,仍被認定為統計信用異常、統計一般失信、統計嚴重失信的,認定機構應當作出認定決定并制作《企業統計信用認定決定書》。《企業統計信用認定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認定對象的名稱或者姓名、地址;
(二)違反統計法律法規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認定的種類和依據;
(四)不服認定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作出認定決定的統計機構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并加蓋作出認定決定的統計機構印章。
第十六條認定機構應當在《企業統計信用認定告知書》或《企業統計信用認定決定書》作出后7日內送達認定對象。認定對象應當在送達回執上簽字蓋章,并注明簽收日期。認定對象拒絕接收的,應當在其他人員見證下,由送達人員、見證人員在送達回執上簽字并注明理由,將《企業統計信用認定決定書》留置;認定對象不能接收的,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相關規定執行。
郵寄送達的,應當通過中國郵政掛號寄送。
第十七條認定對象有從輕或從重認定情形的,參照《重慶市統計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企業對統計機構在公示企業統計信用信息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或作出的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認定決定書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上一級統計機構或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在收到認定決定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認定決定不停止執行。
第十九條認定機構應當自作出統計一般失信和統計嚴重失信認定決定20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示。公示信息包括企業名稱、地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統計違法行為、依法處理情況等。
公示企業信用信息不得涉及國家秘密,不得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第二十條重慶市統計局在其網站建立統計失信企業信息公示專欄,向社會公示職責范圍內一般失信和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與“信用中國(重慶)”網站和重慶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聯通,并鏈接到國家統計局網站統計失信企業信息公示專欄。
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按照法定職責分工,在本級人民政府或本級統計機構網站公示統計一般失信和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同時加載到重慶市統計局失信企業信息公示專欄。
第二十一條統計一般失信和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公示期限為1年。公示期間,企業認真整改到位并提出申請,經履行公示職責的統計機構核實后,可以從公示網站提前移除企業信息,但公示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
公示期間,企業整改不到位被查實的,公示期限延長至2年;再次發生統計違法行為并查實的,自查實之日起,公示2年。
第二十二條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遵循誠信守法便利、失信違法懲戒原則,對統計守信企業予以激勵;對統計信用異常企業、統計一般失信企業加強監督檢查;將統計嚴重失信企業信息納入金融、工商等行業和部門信用信息系統,并按照《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以及《關于對統計領域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修訂版)》實施聯合懲戒。
聯合懲戒措施包括:
(一)依據統計法對失信企業及失信人員采取以下懲戒措施:
1.對失信企業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2.通過國家統計局網站、“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失信企業和失信人員信息;
3.將失信企業列為重點監督檢查對象,再次發現有統計違法行為的,延長公示期限;
4.對負有責任的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移送任免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依紀依法給予處分處理。
(二)依法限制取得財政資金和社會保障資金支持。
(三)依法限制參加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
(四)將失信信息作為在股票、可轉換債券發行審核及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審核的參考。對失信主體注冊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加強管理,并按照注冊發行有關工作要求,強化信息披露,加強投資人保護機制,防范有關風險。對申請發行企業債券不予受理。
(五)暫停審批科技項目;對已經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經認定機構核實,取消資格;禁止參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
(六)依法限制申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申報引進外國專家項目、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出國培訓項目等引智項目。
(七)依法限制參與政府采購活動。
(八)依法限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及出讓探礦權、采礦權。
(九)嚴格、審慎審批新改擴建項目的環評事項。
(十)依法限制新增建設項目審批;限制建筑業企業資質;從嚴審核包括新增許可范圍在內的鐵路運輸企業準入許可。
(十一)依法限制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
(十二)依法限制享受財政資金補貼等各類政府優惠政策。
(十三)依法限制受讓收費公路權益。
(十四)將失信信息作為境內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計劃或相關人員成為股權激勵對象事中事后監管的參考。
(十五)加大進出口貨物監管力度,加強布控查驗、后續稽查或統計監督核查。
(十六)對申請適用海關認證企業管理的,不予通過認證;已經成為認證企業的,按照規定下調企業信用等級。
(十七)將失信狀況作為納稅信用評價的重要外部參考。
(十八)依法限制申請認證機構資質(含資質延續)、認證領域擴大;依法限制申請認證(含認證證書延續);認證機構加大對失信企業的證后監督力度,依法撤銷或者暫停相關認證證書。
(十九)取消申報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和優勢企業資格,取消申報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資格。
(二十)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日常監管力度。
(二十一)依法限制申請設立保安服務公司。
(二十二)禁止申請信息安全產品和系統測評服務,不頒發證書,不提供技術支撐;不頒發各類信息安全服務資質,禁止其參與國家關鍵信息基礎安全保障建設服務;禁止申請信息安全從業人員資格認定,不頒發CISP資格。
(二十三)申請或享受住房保障時,作為重點核查或監督檢查對象。
(二十四)依法限制從事食品等行業。
(二十五)作為審批參股、收購商業銀行的參考依據。
(二十六)作為保險機構的設立及股權或實際控制人變更審批或備案的參考依據。
(二十七)在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的事中事后監管中,對失信責任主體予以重點關注。
(二十八)依法將失信責任主體的違法失信記錄作為公司債券核準或備案的參考。
(二十九)將失信信息作為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核的參考。
(三十)將失信信息作為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審批的參考。
(三十一)核準與管理相關外匯額度及辦理部分基于信用的跨境融資業務時,將失信信息作為審慎性參考。
(三十二)取消糧食收購許可,取消中央儲備代儲資格,不得作為政策性糧食收儲委托庫點,限制參與政策性糧食競買。
(三十三)對企業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授予榮譽稱號時,參考其統計信用狀況,對失信企業和失信人員,不予頒發政府榮譽;及時撤銷失信企業和失信人員獲得的榮譽稱號。
(三十四)依法限制參加各類評先評優。
(三十五)依法限制招錄(聘)為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三十六)失信責任主體是自然人的,依法限制登記為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失信責任主體是機構的,該機構法定代表人依法限制登記為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
(三十七)依法限制擔任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
(三十八)協助查詢反饋統計嚴重失信人員身份、出入境證件信息;協助查找下落不明但必須接受調查詢問的統計失信被執行人;統計嚴重失信被執行人拒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由人民法院依法對其采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采取限制其出境。
(三十九)將失信人員有關信息記入個人信用記錄和統計從業人員誠信檔案,一定期限內不得從事與會計、統計等有關的工作,不能取得會計、統計等有關專業職稱。
(四十)對存在失信記錄的相關主體在證券、基金、期貨從業資格申請中予以從嚴審核,對已成為證券、基金、期貨從業人員的相關主體予以重點關注。
(四十一)依法限制設立或入股融資擔保公司;將失信信息作為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及分支機構負責人任職審批或備案的參考。
(四十二)在投資等優惠性政策認定,金融機構評級授信、信貸融資、管理和退出,將失信信息作為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期貨公司的設立及股權或實際控制人變更審批或備案,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重大事項變更以及基金備案,相關責任人考核、干部選任時,將失信信息作為重要參考。
第二十三條企業可以向采集、認定本單位統計信用的政府統計機構提出書面查詢申請,查詢本單位的統計信用信息和統計信用狀況。政府統計機構應于15個工作日內回復。
第二十四條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發現采集、認定和公示的企業統計信用信息不準確的,應當及時更正。
上級統計機構發現下級統計機構采集、認定和公示的企業統計信用信息不準確的,應當要求下級及時更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統計機構采集和公示的企業統計信用信息不準確的,有權要求統計機構予以更正。經核查確有錯誤的,履行公示職責的統計機構應當及時予以更正或刪除。
第二十五條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與同級有關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推進信用信息互認互通、信息共享。
第二十六條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未按本辦法履行職責的,由上一級政府統計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領導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依紀依規予以處分。
第二十七條企業統計信用認定工作由本級統計機構統計執法機構負責統籌。
第二十八條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九條承擔法定的政府統計資料報送義務的其他單位,其統計信用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條民間統計調查單位統計信用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由重慶市統計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自公開發布之日起實施。
附件3
重慶市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文件的要求,推進統計領域誠信建設,引導統計從業人員依法統計、誠信統計,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統計執法監督檢查辦法》《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辦法》,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統計從業人員,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中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是指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對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信息的采集、公示和共享等活動。
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是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在依法履職過程中獲取或制作的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記錄,包括統計從業人員的基本信息和統計信用行為信息。
(一)統計從業人員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職務、學歷或職稱、身份證號碼、單位名稱、通信地址和聯系方式等。
(二)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行為信息包括:
1.遵守統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情況;
2.執行統計調查制度情況;
3.提供統計資料及其質量情況;
4.執行國家統計政令情況;
5.統計違法違紀行為及處理情況;
6.其他與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相關的信息。
第四條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應當遵循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原則。
第五條重慶市統計局負責建立健全全市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制度,組織、規范、監督和指導全市從業人員統計信用信息的采集、認定、公示和共享等工作。
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按照本辦法以及重慶市統計局的部署,負責采集并及時更新由其組織實施的統計調查活動中的統計從業人員的基本信息,記錄統計從業人員的統計信用行為信息,依法依規公示統計從業人員嚴重失信行為記錄。
第六條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依法保障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的安全,不得將統計從業人員的統計信用檔案信息用于統計信用管理以外的目的。
第七條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行為信息分為統計守信行為信息、統計警示行為信息和統計嚴重失信行為信息。
第八條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行為信息管理實行誰采集、誰公示、誰負責的原則。
重慶市統計局可以根據統計執法檢查等方式獲取的統計從業人員嚴重失信行為信息,直接進行認定并公示。
第九條調查單位中的統計從業人員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為統計守信行為:
(一)按照統計法律法規、統計調查制度和國家有關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資料;
(二)遵守統計資料審核、簽署、交接、歸檔等管理制度;
(三)主動配合統計機構依法開展統計調查、統計檢查;
(四)未被其他部門列入聯合懲戒失信人員名單,也未發現有任何違反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調查制度行為。
第十條政府統計中的統計從業人員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的為統計守信行為:
(一)堅持實事求是,恪守職業道德,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職權;
(二)依法履行職責,按照統計調查制度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搜集、報送統計資料;
(三)搜集、審核、錄入的統計資料與統計調查對象報送的原始統計資料一致;
(四)對在統計工作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予以保密,未將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提供、泄露給其他單位或個人;
(五)依法開展統計調查、統計檢查;
(六)主動配合上級統計機構依法開展的統計執法檢查和統計數據核查;
(七)未被其他部門列入聯合懲戒失信人員名單,也未發現有任何違反統計法律法規和統計調查制度行為。
第十一條調查單位中的統計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統計警示行為:
(一)提供統計資料不及時、不完整;
(二)未遵守統計資料的審核、簽署、交接、歸檔等管理制度;
(三)統計資料報送異常且不能做出合理解釋;
(四)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情節較輕;
(五)其他未遵守統計調查制度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行為。
第十二條政府統計中的統計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統計警示行為:
(一)負責搜集、整理的統計數據資料不及時、不完整;
(二)對調查對象報送的不真實、不準確的統計數據未及時糾正;
(三)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情節較輕;
(四)將統計調查中獲得的能夠識別或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提供、泄露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未造成不良影響;
(五)其他未遵守統計調查制度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行為。
第十三條調查單位中的統計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統計嚴重失信行為:
(一)編造虛假統計數據;
(二)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拒報或者故意遲報統計資料,屬于情節嚴重或者情節特別嚴重的統計造假、弄虛作假違法行為;
(三)拒絕答復或者不如實答復統計檢查查詢書;
(四)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情節嚴重;
(五)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或者拒絕提供原始記錄和憑證、統計臺賬、統計調查表及其他相關證明和資料;
(六)警示行為未在規定期限內改正;
(七)其他嚴重統計違法行為。
第十四條政府統計中的統計從業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統計嚴重失信行為:
(一)自行修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
(二)偽造、篡改統計資料;
(三)要求統計機構、統計人員或者其他機構、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
(四)強令、授意、指使相關地區和部門、統計調查對象、其他機構及其人員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
(五)發現本地方、本部門、本單位統計數據嚴重失實不予糾正;
(六)本地方、本部門、本單位統計數據嚴重失實,應當發現而未發現;
(七)違反規定代填代報統計資料,冒名報送統計數據;
(八)拒絕、阻礙統計調查、統計檢查,情節嚴重;
(九)包庇、縱容統計違法違紀行為;
(十)向統計調查對象和統計檢查對象通風報信,幫助其逃避查處;
(十一)泄露統計調查、統計檢查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
(十二)提供、泄露能夠識別或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資料的,造成不良影響或情節較重;
(十三)其他嚴重統計違法行為。
第十五條認定機構在作出認定決定前,應當制作《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認定告知書》,向認定對象告知所被認定的事實、理由、依據以及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并抄送其所在單位。
第十六條被認定為警示行為、嚴重失信行為的統計從業人員自收到認定決定告知書起3個工作日內可以向作出認定決定的統計機構提出陳述申辯,逾期未提出的視為放棄該權利。
認定對象提出不同意見時,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應當認真聽取。認定對象提出新的事實、理由和證據,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應當開展復核,復核成立的予以采納,并在30日內將復核情況告知認定對象。
第十七條陳述申辯結束后,仍被認定為警示行為、嚴重失信行為的,認定機構應當作出認定決定并制作《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認定決定書》。《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認定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認定對象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名稱、地址;
(二)違反統計法律法規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認定的種類和依據;
(四)不服認定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作出認定決定的統計機構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并加蓋作出認定決定的統計機構印章。
第十八條認定機構應當在《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認定告知書》或《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認定決定書》作出后7日內送達認定對象。認定對象應當在送達回執上簽字,并注明簽收日期。認定對象拒絕接收的,應當在其他人員見證下,由送達人員、見證人員在送達回執上簽字并注明理由,將《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認定決定書》留置;認定對象不能接收的,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相關規定執行。
郵寄送達的,應當通過中國郵政掛號寄送。
第十九條認定對象有從輕或從重認定情形的,參照《重慶市統計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認定對象對統計機構在公示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信息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或作出的認定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認定決定書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上一級統計機構或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在收到認定決定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認定的統計機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認定決定不停止執行。
第二十一條認定機構應當自作出嚴重失信行為認定決定20個工作日內向社會公示。公示內容包括統計從業人員的姓名、性別、單位名稱、職務、嚴重失信行為信息等。
第二十二條重慶市統計局在其網站建立統計從業人員嚴重失信行為信息公示專欄,向社會公示職責范圍內統計從業人員的嚴重失信行為信息,與“信用中國(重慶)”網站和重慶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聯通,并鏈接到國家統計局網站統計從業人員嚴重失信行為信息公示專欄。
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按照法定職責分工,在本級人民政府或本級統計機構網站公示統計從業人員嚴重失信行為信息,同時加載到重慶市統計局統計從業人員嚴重失信行為信息公示專欄。
第二十三條統計從業人員嚴重失信行為信息公示期限為1年。公示期間,統計從業人員認真整改并提出申請,經履行公示職責的統計機構核實后,可以從公示網站提前移除,但公示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
公示期間,整改不到位的,公示期限延長至2年;再次發生統計違法行為并查實的,自查實之日起,公示2年。
第二十四條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遵循誠信守法便利、失信違法懲戒原則,對守信行為予以激勵,對出現警示和嚴重失信行為的統計從業人員應當加強監督檢查。對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統計從業人員應當按照《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以及《關于對統計領域嚴重失信企業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修訂版)》實施聯合懲戒。
聯合懲戒措施包括:
(一)依據統計法對失信人員采取以下懲戒措施:
1.通過國家統計局網站、“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失信企業和失信人員信息;
2.對負有責任的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移送任免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依紀依法給予處分處理。
(二)依法限制取得財政資金和社會保障資金支持。
(三)依法限制參加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
(四)將失信信息作為在股票、可轉換債券發行審核及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審核的參考。對失信主體注冊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加強管理,并按照注冊發行有關工作要求,強化信息披露,加強投資人保護機制,防范有關風險。對申請發行企業債券不予受理。
(五)暫停審批科技項目;對已經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經認定機構核實,取消資格;禁止參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
(六)依法限制申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申報引進外國專家項目、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出國培訓項目等引智項目。
(七)依法限制參與政府采購活動。
(八)依法限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及出讓探礦權、采礦權。
(九)嚴格、審慎審批新改擴建項目的環評事項。
(十)依法限制新增建設項目審批;限制建筑業企業資質;從嚴審核包括新增許可范圍在內的鐵路運輸企業準入許可。
(十一)依法限制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
(十二)依法限制享受財政資金補貼等各類政府優惠政策。
(十三)依法限制受讓收費公路權益。
(十四)將失信信息作為境內上市公司實行股權激勵計劃或相關人員成為股權激勵對象事中事后監管的參考。
(十五)加大進出口貨物監管力度,加強布控查驗、后續稽查或統計監督核查。
(十六)將失信狀況作為納稅信用評價的重要外部參考。
(十七)依法限制申請認證機構資質(含資質延續)、認證領域擴大;依法限制申請認證(含認證證書延續);認證機構加大對失信企業的證后監督力度,依法撤銷或者暫停相關認證證書。
(十八)作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日常監管力度。
(十九)依法限制申請設立保安服務公司。
(二十)禁止申請信息安全產品和系統測評服務,不頒發證書,不提供技術支撐;不頒發各類信息安全服務資質,禁止其參與國家關鍵信息基礎安全保障建設服務;禁止申請信息安全從業人員資格認定,不頒發CISP資格。
(二十一)申請或享受住房保障時,作為重點核查或監督檢查對象。
(二十二)依法限制從事食品等行業。
(二十三)作為審批參股、收購商業銀行的參考依據。
(二十四)作為保險機構的設立及股權或實際控制人變更審批或備案的參考依據。
(二十五)在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的事中事后監管中,對失信責任主體予以重點關注。
(二十六)依法將失信責任主體的違法失信記錄作為公司債券核準或備案的參考。
(二十七)將失信信息作為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核的參考。
(二十八)將失信信息作為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審批的參考。
(二十九)核準與管理相關外匯額度及辦理部分基于信用的跨境融資業務時作審慎性參考。
(三十)取消糧食收購許可,取消中央儲備代儲資格,不得作為政策性糧食收儲委托庫點,限制參與政策性糧食競買。
(三十一)對企業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授予榮譽稱號時,參考其統計信用狀況,對失信企業和失信人員,不予頒發政府榮譽;及時撤銷失信企業和失信人員獲得的榮譽稱號。
(三十二)依法限制參加各類評先評優。
(三十三)依法限制招錄(聘)為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三十四)失信責任主體是自然人的,依法限制登記為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失信責任主體是機構的,該機構法定代表人依法限制登記為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
(三十五)依法限制擔任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
(三十六)協助查詢反饋統計嚴重失信人員身份、出入境證件信息;協助查找下落不明但必須接受調查詢問的統計失信被執行人;統計嚴重失信被執行人拒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由人民法院依法對其采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采取限制其出境。
(三十七)將失信人員有關信息記入個人信用記錄和統計從業人員誠信檔案,一定期限內不得從事與會計、統計等有關的工作,不能取得會計、統計等有關專業職稱。
(三十八)對存在失信記錄的相關主體在證券、基金、期貨從業資格申請中予以從嚴審核,對已成為證券、基金、期貨從業人員的相關主體予以重點關注。
(三十九)依法限制設立或入股融資擔保公司;將失信信息作為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及分支機構負責人任職審批或備案的參考。
(四十)作為投資等優惠性政策認定,金融機構評級授信、信貸融資、管理和退出,將失信信息作為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期貨公司的設立及股權或實際控制人變更審批或備案,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重大事項變更以及基金備案,相關責任人考核、干部選任等的重要參考。
第二十五條統計從業人員可以向采集、公示本人統計信用信息的政府統計機構提出書面查詢申請,查詢本人的統計信用信息。政府統計機構應當于15個工作日內回復。
第二十六條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發現采集和公示的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信息不準確的,應當及時更正。
重慶市統計局發現區縣統計機構采集和公示的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信息不準確的,應當要求下級及時更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統計機構采集和公示的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信息不準確的,有權要求統計機構予以更正。經核查確有錯誤的,履行公示職責的統計機構應當及時予以更正或刪除。
第二十七條市、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應當與同級有關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推進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信息互認互用、協同共享。
第二十八條區縣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未按本辦法履行職責的,由重慶市統計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領導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依紀依規予以處分。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中的政府統計是指全市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的統計活動。
第三十條從事民間統計調查的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檔案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十一條統計從業人員統計信用認定工作由本級統計機構統計執法機構負責統籌。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由重慶市統計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本辦法自公開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