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科學指揮和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勠力同心,面對疫情反復、供應鏈產業鏈不穩定、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以及產業急劇調整等巨大壓力,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區經濟發展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 合
初步核算,綦江轄區內地區生產總值742.33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2.5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34.45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325.32億元,增長5.1%。地區生產總值五年年均增長6.3%。
圖1 2017-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二、農 業
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8.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農業77.79億元,增長13.9%;林業4.46億元,增長8.0%;牧業22.26億元,下降2.5%;漁業2.39億元,增長24.1%,農林牧漁服務業1.24億元,增長11.0%。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0.56億元,比上年增長3.0%。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6.65萬畝,比上年增長0.1%。其中,小春面積12.87萬畝,增長0.1%;大春面積73.78萬畝,增長0.1%。蔬菜種植面積36.74萬畝,增長3.9%。油菜種植面積9.55萬畝,增長0.1%。
全年糧食總產量35.60萬噸,比上年增產0.2%。其中,小麥產量1206噸,與上年持平;水稻產量15.64萬噸,增產0.1%;玉米產量8.06萬噸,增產0.3%;馬鈴薯產量2.94萬噸,增產0.1%;甘薯產量6.93萬噸,增長0.1%。經濟作物中蔬菜產量61.68萬噸,增產5.0%;油菜產量1.12萬噸,增產0.1%。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5.41萬噸,比上年增長33.7%。其中,豬肉產量4.37萬噸,增長44.0%;牛肉產量0.12萬噸,下降0.8%;羊肉產量0.19萬噸,下降6.3%;禽肉產量0.73萬噸,增長6.4%。禽蛋產量1.28萬噸,下降0.3%。牛奶產量0.13萬噸,下降18.4%。年末生豬存欄34.62萬頭,增長16.7%;生豬出欄55.90萬頭,增長39.6%。
表1 202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 產量 | 同比±% |
糧 食(萬噸) | 35.60 | 0.2 |
油 菜(萬噸) | 1.12 | 0.1 |
蔬 菜(萬噸) | 61.68 | 5.0 |
出欄生豬(萬頭) | 55.90 | 39.6 |
出欄羊(萬頭) | 12.55 | -7.3 |
出欄家禽(萬只) | 477.49 | 6.4 |
豬牛羊禽四肉產量(萬噸) | 5.41 | 33.7 |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2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8戶,實現工業總產值456.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工業增加值156.49億元,增長5.2%,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0.9%。
表2 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 品 名 稱 | 產 量 | 同比±% |
發電量(億千瓦時) | 84.87 | -2.5 |
水 泥(萬噸) | 193.27 | 31.2 |
十種有色金屬(萬噸) | 31.08 | -0.2 |
電解鋁(萬噸) | 30.97 | -0.2 |
鋁合金(萬噸) | 12.57 | 0.4 |
鋁 材(萬噸) | 44.39 | -0.7 |
摩托車整車(萬輛) | 10.69 | 15.9 |
商品混凝土(萬立方米) | 228.5 | 33.6 |
從園區看,橋河、食品、鋁工業園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8家,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13.7%,其中鋁產業園增長25.4%、橋河工業園下降8.2%、食品園區增長87.1%。
從三大支柱產業看,鋁及鋁精深加工比上年增長27.1%,裝配式建筑下降0.1%,汽摩整車及零部件下降7.3%,支柱產業產值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9.7%。
從主要產品產量看,發電量84.87億千瓦時,下降2.5%;鋁合金12.57萬噸,增長0.4%;鋁材44.39萬噸,下降0.7%;十種有色金屬31.08萬噸,下降0.2%,其中電解鋁30.97萬噸,下降0.2%。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61.55億元,比上年下降2.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2.1%。全區納入統計的建筑企業144家,其中,一級企業2家,二級企業35家,三級和未評級企業107家。
全年完成注冊地建筑業總產值107.17億元,比上年增長0.7%。
四、交通、郵電業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2.25億元,比上年增長1.7%,占地區生產總值6.4%。全年公路客運量929.40萬人次,下降16.1%;公路貨運量1.35億噸,增長18.7%;實現客運周轉量4.03億人公里,下降13.5%;貨運周轉量168.33億噸公里,增長10.7%。全區公路里程(不含高速)5580公里。其中,等級公路5578公里,增加155公里;高速公路160公里。全區擁有客運汽車(不含公交車)373輛,城市公交車214輛,出租汽車260輛,民用貨車38884輛。水運里程181公里,擁有船舶13艘,水運碼頭26個。年末機動車保有量27.35萬輛,比上年增長4.9%。其中,摩托車11.51萬輛,增長5.4%;汽車15.84萬輛,增長4.6%,其中小型汽車11.53萬輛,增長6.4%。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66億元,下降3.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62億元,下降19.0%;電信業務總量5.04億元,增長3.2%。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開放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42.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8.3%;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3.33億元,增長9.1%,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6%。年末限額以上單位667家。其中,企業255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89億元,比上年增長15.2%。
社會商品銷售總額分行業看,批發業銷售額181.36億元,增長22.8%;零售業銷售額122.99億元,增長15.6%;住宿業營業額14.02億元,增長13.0%;餐飲業營業額39.88億元,增長19.6%。
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2.6%,飲料類增長16.3%,煙酒類增長8.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6%,化妝品類增長16.6%,金銀珠寶類增長31.8%,日用品類增長9.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9.0%,中西藥品類增長5.0%,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1%,家具類增長24.4%,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3.1%,石油及制品類下降8.1%,汽車類增長12.4%。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5.65億元,增長-12.6%,實際利用外資1293萬美元,增長10.3%。
六、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跨區和農戶投資)比上年增長17.0%。其中500萬元以上投資增長23.6%;建安投資增長13.1%;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8.5%;農業投資增長12.3%;工業投資增長32.4%;交通運輸業投資下降23.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82.2%。區內投資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2.3%;第二產業投資增長32.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1.1%。
年末納入統計的資質以上房地產開發企業64家,房地產開發項目59個。
表3 2021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 標 | 絕對量 | 同比±% |
商品房施工面積(萬平方米) | 569.71 | 19.7 |
新開工面積(萬平方米) | 126.34 | 8.9 |
商品房竣工面積(萬平方米) | 51.86 | 60.0 |
商品房銷售面積(萬平方米) | 93.10 | -21.6 |
商品房銷售額(億元) | 44.31 | -32.6 |
商品房待售面積(萬平方米) | 24.18 | 0.4 |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綦江轄區內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96億元,增長2.7%,政府性基金收入22.99億元,下降27.7%。
綦江轄區內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2.62億元,下降18.6%。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58億元,下降8.1%;國防支出0.1億元,下降4.3%;公共安全支出3.91億元,下降19.9%;教育支出18.48億元,下降3.4%;科學技術支出1.04億元,增長5.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4.21億元,下降7.4%;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26億元,下降40.9%;醫療衛生支出7.67億元,下降38.8%;城鄉社會事務支出9.64億元,增長27.8%;農林水事務支出8.45億元,下降35.0%;交通運輸支出5.20億元,下降22.4%;住房保障支出3.53億元,下降40.1%;政府性基金支出10.41億元,下降71.9%。
綦江轄區內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2.67億元,比上年下降0.7%,占地區生產總值4.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710.56億元,增長3.5%,其中住戶存586.84億元,增長11.0%;人民幣貸款余額568.55億元,增長5.9%,存貸比80.01%,比上年增長1.42個百分點。
綦江轄區內全年保費收入10.46億元,比上年下降8.7%。其中,人身險7.28億元,下降7.6%;財產險3.13億元,下降11.4%。理賠支出2.89億元,增長16.9%。其中,人身險賠付0.57億元,增長2.9%;財產險賠付2.3億元,增長20.6%。
八、城市建設和市政設施
年末實有鋪裝道路面積595.8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8.8%。供水管道長度796.59公里,增長6.2%。全年供水總量2385.4萬噸,下降1.3%,其中生活用水1464.4萬噸,用水戶數17.68萬戶,用水人口33.8萬人。天然氣供氣量6416萬立方米,增長15.5%,其中,生活用氣3341萬立方米,增長2.7%。天然氣用戶14.00萬戶,增長5.6%。液化氣供應量536.21噸,下降17.2%,其中,生活用氣212噸,下降56.0%;液化氣用戶1583戶,下降79.8%。
年末累計建成公租房5886套,面積30.94萬平方米,已配租5433積26.36萬平方米。
年末城區市政道路長度133.7公里,道路面積229萬平方米。其中,車行道面積149萬平方米,人街道面積80萬平方米,橋梁25座,全區園林綠地面積1259.2公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公園綠地面積543.19公頃,增長0.6%;公園11個,面積298.9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6.99%,比上年提高2.21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2平方米。城市路燈年末總數25006盞,比上年增加5085盞。年末擁有環衛專用車41輛,其中灑水車20輛,洗掃車5輛。擁有城區公共廁所145座,其中公園內公共廁所26座。公共垃圾站32座,其中街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0座。城市生活垃圾糞便處理量15.12萬噸,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
九、教育和科技
2021年,全區高考上線6166人,比上年增加1046人,增長20.4%,上線率99.97%,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
全區小學75所,普通中學26所,中等專業學校2所,職業中學2所,大學2所。小學招生7379人,在校43627人,畢業8515人,教師3608人;普通中學招生12672人,在校38421人,畢業11952人,教師3563人;中等專業學校招生559人,在校1544人,畢業621人,教師97人;職業中學招生2006人,在校5471人,畢業1562人,教師303人;大學招生6342人,在校生9116人,教師493人;幼兒園87所,幼兒園教師2012人,在園兒童21025人,幼兒園招生482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3.05%。小學六年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初中階段入學率99.93%,鞏固率100%,畢業率100%;高中階段入學率97.34%;三殘兒童入學率96.56%;脫盲兒童入學率100%;義務、中職教育生均辦學條件標準達標率95.3%。
2021年創建區級返鄉創業園區2個,市級返鄉創業園區1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獲批42家、累計12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17家;重慶市科技型企業新增583家、累計1633家。新引進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綦江中心等4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分支機構,公共大數據安全技術、中重型商用車變速器等2個實驗室獲批市級重點實驗室,賽馳動力傳動系統研究院、綦齒齒輪研究院獲批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獲批市級齒輪制造業創新中心1個、市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2個,新認定區級重點實驗室8個、企業技術中心27個。新獲批市級孵化器3個、市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市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推薦國家備案眾創空間2個,發展區級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25個。培育綦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科技服務機構6個。開展“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助科技工作者做貢獻”工作,建立科技人才庫942名,組織83名市區科技特派員開展產業、技術指導700余次,評選表彰20名區級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開拓衛星、荊江半軸成功入選“重慶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團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2.3%,登記認定技術合同交易5.5億元,同比增長367%;登記科技成果62項,增加近5倍。立項國家重點科技項目2項、市級科技項目22項、區級科技項目立項189項,一大批企業突破“卡脖子技術”。全區專利授權1063件,同比增長53.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6件,同比增長43.8%。
十、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年末擁有文化事業機構25個,其中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地方文化促進中心)1個,博物館(文物管理所)1個,圖書館2個,美術館(綦江農民版畫院)1個,電視臺(融媒體中心)1個,影劇院1個,檔案館1個,文化服務中心21個。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及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筑面積8.6萬平方米。四館(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全年免費開放接待35萬人次,完成圖書借閱14萬冊,新增讀者證0.6萬人。開展區政府為街鎮購買共文化演出(含戲曲進鄉村、進校園演出)84場次,街鎮完成流動文化服務進村1504場次。全年電影放映53210場,電影放映觀眾52萬人次。開播公共頻道電視節目82套,專業頻道電視節目45套,高清數字電視節目73套,年末有線電視聯網用戶在冊12.4萬戶,其中開通數字電視用戶在冊5.35萬戶,村村通喇叭1313只。全年播出廣播電視新聞4500條。其中,央視上稿播出68條,重慶衛視上稿播出356條。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達71.3%。
年末已有掛牌四星級旅游(酒)飯店1家,具有三星級以上農家樂50家,星級旅游飯店床位380張。旅行社2家,重慶在綦江設立旅行門市部23家,旅游從業人員1.45萬人。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92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2%。其中,國內游客923.5萬人次,增長47.2%,旅游業總收入45.14億元,增長44.4%。
全區擁有各種體育場地4031個。其中,體育場(館)32個,游泳館(池)38個,體育人口38.04萬人,成功舉辦運動會或比賽次數19次。組織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獲獎360枚,其中金牌49枚,銀牌43枚。全區等級運動員317人,等級裁判員688人。
年末全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04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5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采供血機構1個,衛生健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1個,結核病防治所1個,血液透析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村衛生室311個。衛生機構床位數6960張。其中,醫院、衛生院6799張。衛生機構實有在職人員6586人,執業醫師、助理醫師1777人,注冊護士2566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2‰,孕產婦死亡率0,新生兒死亡率為1.8‰,新生兒出生缺陷率為12.8‰。
十一、人口和就業
年末戶籍總戶數350410戶,減少2338戶;戶籍人口913493人,減少7478人,其中城鎮人口401680人,鄉村人口511813人,總人口中18歲以下的146320人,18至34歲的191685人,35至59歲的365979人,60歲及以上的209509人。當年遷入人口6894人,其中省內遷入5334人;遷出人口11562人,其中遷往省內10037人。全年出生人口5668人,死亡人口8478人。
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9.03%,出生人口性別比106.6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3‰。
全年共開展就業創業培訓598班次,培訓20713人。城鎮新增就業12971人,年末登記失業人員8687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297人。
十二、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保障
根據城鄉住戶一體化調查,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72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6542元,增長7.7%;人均經營凈收入4545元,增長11.4%;人均財產凈收入1554元,增長8.6%;人均轉移凈收入8331元,增長8.5%。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744元,比上年增長8.2% 。全體居民恩格爾系數32.93%,比上年下降1.03個百分點。全體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4.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4平方米。
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39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4525元,增長12.1%;人均經營凈收入3621元,增長9.4%;人均財產凈收入2410元,增長8.9%;人均轉移凈收入9984元,增長8.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738元,比上年增長8.2% 。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31.98%,比上年下降0.68個百分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8.8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9平方米。
全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23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6967元,增長9.0%;人均經營凈收入5812元,增長13.2%;人均財產凈收入379元,增長6.2%;人均轉移凈收入6064元,增長8.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894元,比上年增長8.0% 。農村常住居民恩格爾系數35.29%,比上年下降1.86個百分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1.7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5平方米。
圖2?近五年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區社會養老保險參保單位4683個58.26萬人。其中在職參保35.72萬人(城鎮職工13.71萬人、城鄉居民20.35萬人、機關事業1.66萬人);退休22.54萬人(城鎮職工11.16萬人、城鄉居民10.33萬人、機關事業1.05萬人)。養老保險全年完成征收19.82億元(城鎮職工11.57億元、城鄉居民0.59億元、機關事業7.66億元)。養老保險全年支出待遇37.82億元(城鎮職工29.26億元、城鄉居民2.27億元、機關事業6.30億元)。
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單位26.94萬個,增長0.5%,其中職工醫保參保戶數(參保單位戶數)為0.34萬戶,居民醫保參保戶數(參保家庭戶數)為26.6萬戶。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81.05萬人,比上年下降1.8%;應征收醫療保險金9.05億元,增長12.0%;實際征收醫療保險金8.77億元,增長10.0%;發放醫療保險金9.14億元,下降6.9%。
失業保險參保單位3118個7.72萬人,完成征收3392萬元,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2808萬元,惠及9409人。
工傷保險參保單位3915個15.18萬人,完成征收8206萬元,發放工傷保險待遇20841萬元。
全年7793人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13042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資金支出12265萬元,比上年下降8.1%。特困供養人員6732人,特困供養資金支出7314萬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636元/月和515元/月,比上年分別增長2.6%和3.8%。社會福利收養單位32個,年末床位數3773張,收養人數1230人,下降0.8%。
十三、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水資源總量12.28億立方米。年末大中型水庫2座,蓄水總量3809萬立方米。全年平均氣溫17.8度,最高氣溫(8月)40.3攝氏度,最低氣溫(1月)-1.6攝氏度。全年降雨量1060.8毫米,無霜期365天。
全年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316天,達標率86.6%,比上年減少23天。森林覆蓋率51.4%,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全年工礦商貿企業(含在綦央企和市屬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煤礦企業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5起,死亡6人。
注:[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總收入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國內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等相關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3]戶籍人口數由區公安局提供,人口自然增長率由區衛生健康委提供。
[4]以上數據一綜合、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數據含萬盛經開區,其他數據不含萬盛經開區。
[5]體育場地的口徑進行了調整。
[6]行業統計標準:
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有資質的建筑業: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筑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
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
規模以上服務業: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年末從業人員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法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