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綦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關于區政協三屆二次會議第277號提案的復函
李錢松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快橋河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第277號)收悉。經與區經信委、區招商投資局共同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綦江高新區的前身是2006年設立的綦江工業園區,2020年4月經市政府批復為市級高新區,面積7.98平方公里,管轄面積33.03平方公里,包括橋河、北渡、通惠、扶歡四個組團。截止2023年6月,園區投產企業共288家,其中規上企業117家,以綦江傳動、荊江半軸、賽之源、百科鼎昱、炙焱動力、萬馬汽車等為代表的汽摩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共62家,涉及改裝車整車制造、摩托車(三輪車)整車制造、汽車變速器、齒輪、汽車內飾等方面,其中規上企業47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2022年規上汽摩企業實現產值55.8億元。綦江傳動的主要產品大、中型客車變速器銷往國內外,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40%;荊江半軸生產的“綦鈴”牌系列半軸、貫通軸產品質量及性能均居國內同行業首位,半軸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約10%,已配套戴姆勒奔馳、一汽豐田、美國德納、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等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賽之源的柴油發動機齒輪,主要為玉柴、全柴、云內動力等企業供應商,全國市場占有率近30%。金美新材料的鋰電池復合金屬箔材產品,獨家供應寧德時代。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裝備制造產業加快發展,未來賽道提前布局。一是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汽摩整車及零部件、新材料和裝配式建筑產業迭代升級,80余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6個,入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二是戰新產業蓬勃發展,開拓衛星、新視通、金美新材料、烯宇新材料等企業建成投產,引進普洛斯等企業布局大數據,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引育壯大,積極打造新場景、搶占新賽道。高新區已成為全區產業創新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
(二)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創新活力持續迸發。一是創新主體持續壯大,培育高新技術企業76家,引育“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綦江中心”等國家級研發機構(分部)1家、市級研發機構41個,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占比達55%。二是創新人才持續匯聚,配合推進“綦才”分類引培計劃,全區引進建設重慶信息學院等6所高校,建立重大、電子科大等高校實習實訓基地5個。三是服務體系持續發展,培育市級孵化機構1家,依托綦江傳動,重慶大學、高新區三方共建重慶綦齒研究院,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四是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2年月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6.5%,開拓衛星、金美新材等一批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企業引領產業發展。
(三)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開放合作縱深推進。一是優化營商環境。綦江區職能部門充分賦權“首席代表”、入駐大廳現場審批的做法被評為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十佳創新案例。2022年高新區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牢固樹立“企業無小事”理念,建立“24小時立辦”機制,不斷提升服務質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千人進千企”專項行動有形有效。積極對接聯系助企干部,結合“一企一冊”、“一企一策”問題清單,深入開展走訪調查,共收集梳理167家企業195件問題,陪同助企干部走訪聯系企業2000余人次,完成問題銷號。二是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嚴格落實“洽談即預審、簽約即立項、拿地即開工”、“模擬審批”改革要求,深化“一對一”項目專員服務機制,扎實開展手續代辦。2022年新視通智能科技、渝創新材料、新鋁新材料等15家企業建成投產,有研重冶、摩托車產業園等25家企業正在建設,正在開展前期手續辦理的15家2023年全面動工建設。三是深化開放合作,全力推進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綦江)聯動創新區創建;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自貢高新區共建“川渝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優質企業開辟海外市場,拳頭產品進入奔馳等知名國際品牌供應體系。
三、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企業規模小,同質化競爭嚴重。一是目前園區裝備制造產業及企業規模較小,缺乏龍頭企業,同時受政策及宏觀經濟影響,汽車制造行業整體出現下滑趨勢,整車企業產銷量下降,導致園區部分汽摩企業訂單、銷量下降,一些企業已經出現虧損甚至停產。二是園區汽摩企業包括齒輪生產企業產品類型較為集中,主要以各類型齒輪為主,在許多汽摩零部件分類上尚為空白,并未形成完整產業鏈,缺少發動機、減速器、制動器、電機等龍頭企業,企業間產品同質化嚴重。
(二)高端創新資源引進不夠多。一是高層次大學和科研院所較少,現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的數量、種類不夠多。二是缺乏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還需增加。三是人才引留有難度,特別是院士“杰青”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全職工作引留較難。四是隨著全國各地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爭搶一流的高校、研發機構和優質企業等高端創新資源難度加大。
(三)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展不夠快。一是新興產業集群不夠大,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聚鏈成群發展不足。二是創新能力不很強,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雖大幅提升,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差距;參與市級以上科研項目、獲得市級以上科技獎項不夠多,擁有“卡脖子”核心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的企業不很多。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完善產業鏈條,補鏈強鏈。一是注重產業關聯性,重點招引、扶持 “鏈主”企業,立足現有基礎全力發展以汽摩關鍵部件為特色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重點突破變速箱、發動機和車橋、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等配套項目。二是進行資源整合,區內裝備制造企業間加強交流合作,避免惡性競爭,實現優勢互補,整體行業競爭力,同時推動與主城及成都地區企業加強合作,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圈發展中。
(二)引育創新資源,提升創新發展硬實力。一是壯大創新主體。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招商、服務力度,重點培育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高價值、高技術企業,著力培育重慶百強、“專精特新”、行業領軍和頭部企業。二是提質創新平臺。通過設立分支機構、聯合共建等方式,繼續大力引入市內外高層次大學、科研院所、研發機構,鼓勵行業優勢、龍頭企業,積極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一批校企聯合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協同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開展關鍵技術、卡脖子技術攻關。三是引育創新人才。聚焦主導產業“卡脖子”領域,靶向引進一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團隊。加強校企、校地合作,加大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育力度。
(三)壯大產業鏈群,提升創新發展貢獻力。一是提升產業迭代基礎。實施“產業提質”工程和“鏈長制”,加強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統籌和創新資源配置,推動技術迭代升級,發展高價值產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二是集群發展新興產業。聚焦衛星通信、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布局跨界融合產業“新賽道”。三是全面融入全球創新體系。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戰略,推進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綦江)聯動創新區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渝黔綜合服務區建設,服務龍頭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
此復函已經霍小燕董事長審簽。對以上答復您有什么意見,請及時填寫在政協云平臺提案系統回執上,以便我們進一步改進工作。
重慶綦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2023年6月26日
(聯系人:陳建宏,聯系電話:1582307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