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納涼經濟。通過社會渠道籌資26萬元,舉辦第七屆“花壩慈善杯”文體活動月暨花壩糯玉米節,分批開展啤酒節、迷你馬拉松、籃球賽等系列活動,吸引游客1萬人次,帶動周邊農家樂及農產品銷售收入5.8萬元。
二、采摘經濟。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方式,建成葡萄基地、楊梅基地、脆紅李農場8個,通過微信公眾號、綦江日報、抖音等平臺發布果樹認養、采摘信息30余條,吸引游客5千余人次,線上線下銷售農產品100余萬元。
三、研學經濟。制定“紅色基因代代傳”方案,推出紅色路線7條,接待研學團隊300多個,游客15萬余人次;與重慶師范大學、移通學院等聯建紅色實踐基地,開展“青春建功新重慶主題教育我先行”長征路上的思政課直播活動,直播流量達8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