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性爱视频,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高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各鎮人民政府,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第三屆區人民政府第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














2022年3月


目??錄


第一章??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4

第一節??發展基礎4

第二節??發展要求 10

第三節??基本原則 11

第四節??發展目標 12

第二章??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15

第一節??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15

第二節??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19

第三節??推進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21

第四節??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 25

第五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7

第六節??推動構建更加和諧勞動關系30

第七節??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質量32

第八節??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34

第三章??支撐保障 36

第一節??強化法治建設 37

第二節??強化隊伍建設 37

第三節??強化宣傳引導 37

第四節??強化實施保障 38

節??強化監測調度 38





重慶市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1—2025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起步期,也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關鍵期。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根據《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綦江—萬盛一體化發展規劃》《重慶市綦江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特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以及經濟下行、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挑戰,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就業優先和人才強區戰略,堅持民生為本、就業為先、社保為要、人才為基的主線,大力推動人力社保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如期實現,3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13項預期性指標基本實現,實現圓滿收官。

就業局勢總體平穩。始終堅持把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建機制、強舉措、抓落實,實現產業轉型與就業提升協同發展,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十三五”時期,累計城鎮新增就業9.91萬人,超過規劃目標0.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5%以內,比規劃目標低0.65%;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年均保持在90%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12筆達4.1億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82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417人次;全區結存開發公益性崗位過渡安置就業困難群體3141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050人,占全區公益性崗位總數的65.27%;建成就業扶貧示范車間29個,帶動就地就近就業413人,其中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131人。

社會保障持續完善。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社會保險基金運行安全有效,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險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城鄉、普惠可及、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截至“十三五”末,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634917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失業保險參保89448人,參保率穩定在85%以上;工傷保險參保162398人,參保率穩定在80%以上。“十三五”時期,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72.9億元,大力實施小微企業、困難企業降費和穩崗返還政策,為企業降費減負16.84億元,其中穩崗返還1.71億元;社保兜底3個100%全面實現。

人才結構持續優化。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儲備,不斷健全社會和業內認可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發現機制。截至“十三五”末,全區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0.5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到3.06萬人,占技能人才的29%。全區專業技術人才達到21755人,其中正高級116人(事業單位91人、企業及其他25人),副高級2880人(事業單位1478、企業及其他1402人),中級8773人(事業單位4661人、企業及其他4112人),初級及以下9986人(事業單位4217人、企業及其他5769人),事業單位高中初級結構比例為15:45:40。“十三五”時期,公開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89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85人,本科1328人,大專及以下383人。

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強化底線思維,堅持“預防”和“處置”雙向發力,狠抓源頭治理、協商調解、風險防范、監管排查,全力維護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夯實社會安定和諧基礎。“十三五”時期,勞動合同在各類企業中的簽訂率穩定在97%以上(國有企業100%、民私企業92%、外資企業100%);勞動人事爭議調處能力不斷提升,受理案件4396件,法定期限結案率100%,涉及金額1.15億元;人力社保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監察執法檢查企業1827家,受理投訴舉報242件,立案152件,結案率100%,累計為12844名農民工追回工資1.68億元。

服務質量全面提升。全面建成集行政服務、民政服務、人力社保服務于一體的區市民服務中心,將原來需要6個地點辦理的業務融入到一個大廳之中,對外業務100%進駐大廳,內部運轉100%全面對接;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大刀闊斧優流程、減環節,申報材料減少128項,審批審核環節減少38個,辦件總天數減少2182天;74臺高拍儀保證群眾不再提供復印件,30?臺評價器適時反饋服務質量,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全程跟蹤服務;78%的業務當日即時辦結,90%的業務辦結時限不超過15個工作日;14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一件事一次辦”,83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跑”。區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實訓基地建成投用,總建筑面積為4993.23㎡,累計培訓2.2萬余人次。區人力社保綜合服務大廳獲評“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2017—2019年度優質服務窗口”,是全市唯一的綜合型優質服務窗口。

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全力推進就業扶貧增收入、技能扶貧強素質、社保扶貧保生活、人才人事扶貧促發展、對口扶貧增實效。“十三五”時期,全區1.1萬人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應轉盡轉”8827人,實現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待遇“應發盡發”、代繳“應繳盡繳”三個100%。

川渝黔合作開局良好。先后與攀枝花、自貢、遵義簽訂多項合作協議,多次開展網絡直播帶崗活動,提供4000余個崗位,7000余人在線求職,達成就業意向3000余人次。建立網絡求職崗位推薦共享機制,累計共享崗位招聘和求職登記信息20000余條。與攀枝花技師學院(中國十九冶高級技工學校)建立重點信產企業送工機制。互派干部交流學習,互請觀摩參加創新創業和職業技能大賽。

專欄1?“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序號

指標

2015年

“十三五”

規劃目標

2020年

屬性

1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7.85】

【8】

【9.9】

預期性

2

城鎮登記失業率(%)

2.82

≤3.5

2.85

預期性

3

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

*

>90

93

預期性

4

發放扶持創業貸款(億元)

*

【2】

【2.76】

預期性

5

就業技能培訓(萬人)

*

【2.5】

【2.5】

預期性

6

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

95

>95

>95

約束性

7

失業保險參保率(%)

80

>85

>85

約束性

8

工傷保險參保率(%)

80

>80

>80

約束性

9

專業技術人才總量(萬人)

2.77

3.3

2.2

預期性

10

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比例

10:35:55

15:45:40

15:45:40

預期性

11

高技能人才總量(人)

6300

10000

30600

預期性

12

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

95

>95

97

預期性

13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

95

>95

100

預期性

14

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

50

>60

60

預期性

15

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結案率(%)

95

>95

100

預期性

16

社會保障卡應用功能實現率(%)

*

>95

100

預期性

注:【】內為五年累計數,“*”為未實施或未統計數。

“十四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制度優勢顯著,經濟持續向好,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重要指示要求,為做好人力社保各項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一輪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縱深推進,為人力社保事業開拓視野、集智匯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加快推進,“一區兩群”協調機制的不斷健全,綦江—萬盛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等國家、市級戰略定位的支撐,為人力社保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也需要清醒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廣泛影響以及國內外環境的復雜多變、長期短期矛盾的相互碰撞,都將給人力社保工作帶來諸多新挑戰。就業總量壓力特別是重點困難群體就業壓力不容忽視,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社保基金收支平衡壓力不斷加大,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制約和影響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人才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數量難以滿足發展需要;產業轉型升級、新業態發展對和諧勞動關系提出了新挑戰,特別是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對我區經濟發展和就業的影響深遠。面對發展的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必須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積極通過改革破除事業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全區人力社保事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第二節??發展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綦江—萬盛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發展為基本路徑,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形成更加合理更加有序的工資收入分配格局,構建更加和諧的勞動關系,提供更加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為推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增光添彩。


第三節??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具體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戰略導向,全局謀劃。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戰略部署,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將人力社保工作最大程度地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努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大力推進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區、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為創建國家高新區,加快綦江—萬盛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化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問題導向,夯實基礎。聚焦人力社保領域中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集中資源,精準投向,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認真分析查找服務群眾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持續加強和提升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切實解決好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堅持目標導向,服務民生。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群眾的需求和急難愁盼問題,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發揮人力社保部門的重要作用,既做到盡力而為,又做到量力而行。將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再分配的調節功能,使人民群眾都能依法享有基本社會保障權益。

堅持結果導向,推動改革。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各方面全過程,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人力社保事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深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制度改革,構建與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第四節?發展目標

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就業容量不斷擴大,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勞動者技能素養不斷提升,結構性就業矛盾有效緩解,就業局勢更加穩定可控。“十四五”期間,實現全區城鎮新增就業8.3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鞏固,社會保險待遇穩步提高,基金運行更加安全平穩。“十四五”期末,全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5萬人,全區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萬人。

推進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人才政策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良好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形成,“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基本成型。“十四五”期末,全區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2.7萬人,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2萬人。

推動構建更加和諧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治理能力明顯提高,勞動關系協調和矛盾調處機制進一步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效能不斷提升。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健全,勞動者待遇和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質量。上下聯動、內部一體、外部協同、過程可控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智慧服務能力和服務質效不斷提升,社會保障卡應用廣泛普及,鄉村振興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完善,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優質。

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

到2035年,勞動者就業更加體面,勞動者技能素養普遍提升,勞動者的全面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社會保障作為民生之基的作用更加鞏固,人人享受社會保障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人才規模、結構更加合理,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基本形成;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專欄2??“十四五”規劃主要指標

指??標

2020年

2025年

屬??性

一、就業創業

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9.9】

【>8.3】

預期性

2.城鎮調查失業率(%)

<5.7

<5.5

預期性

3.城鎮登記失業率(%)

*

<5

預期性

4.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人次(萬人次)

【1.5】

【4】

預期性

5.其中:農民工參加職業培訓人次(萬人次)

【0.5】

【1.5】

預期性

二、社會保障

6.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95

>95

預期性

7.失業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8.9

7.4

約束性

8.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16

18

約束性

三、人才隊伍

9.專業技術人才總量(萬人)

2.2

2.7

預期性

10.其中:高級職稱人才數量(萬人)

0.3

0.4

預期性

11.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比例

15:45:40

15:45:40

預期性

12.新增取得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人數(萬人)

【0.2】

【0.3】

預期性

13.博士后研究人員年招收數(人)

2

5

預期性

14.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數(萬人)

0.6

3

預期性

15.其中:新增取得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數(萬人)

0.07

0.4

預期性

四、勞動關系

16.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

60

60

預期性

17.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

100

>95

預期性

18.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

100

>97

預期性

五、公共服務

19.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萬人)

98.91

102

預期性

20.其中:申領電子社保卡人口覆蓋率(%)

18

85

預期性

備注:【】內為五年累計數,“*”為未實施或未統計數。

第二章??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第一節??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努力克服淘汰煤炭落后產能的影響,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就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把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將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下限。統籌城鄉就業政策,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平等就業。推進產業、區域發展與就業協同,優先支持發展創造崗位多的行業、產業和項目,加快帶動就業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對新經濟、新平臺發展的支持力度,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穩定拓展社區公共服務崗位。

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健全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城鎮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加強農村地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市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平臺建設。推進就業實名制,構建精準識別、精細分類、專業指導的公共就業服務模式,為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服務。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深入參與公共就業服務,促進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與社會民營機構合作,全面提升服務水平。

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積極開展百萬青年就業促進計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崗位。持續實施“三支一扶”等基層服務項目,開展“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學習宣傳活動,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創業就業。推進大學生創業啟航計劃,全力扶持引導高校畢業生創業創新。拓寬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外出就業和返鄉創業渠道。暢通失業人員求助渠道,健全失業登記、職業介紹、職業培訓、職業指導、生活保障聯動機制。加強困難人員就業援助,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對困難人員實施“一對一”幫扶,統籌做好退役軍人、殘疾人、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協商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建立完善脫貧人員、退捕漁民和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協商解除勞動合同職工長效幫扶機制,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落實“渝創渝新”創業促進計劃,緊緊圍繞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推動創業型示范城市、創業實訓中心等高水平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定期舉辦創業創新活動,推進創業項目跟蹤扶持,加大初創實體支持力度,促進創業項目發展,提升線上線下創業服務能力,打造創業培訓、創業實踐、咨詢指導、跟蹤幫扶等一體化創業服務體系,營造良好創業生態。建設特色化、功能化、高質量的創業平臺載體。打造創業就業鄉鎮(街道)、創業就業村(社區)兩級創業體系。優化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強化服務質量管理,提升服務孵化功能,支持大企業與地方政府、高校共建創業孵化載體,探索建設運營新模式,提高創業孵化載體利用率。持續推動多渠道靈活就業,鼓勵個體經營,積極發展零工市場(驛站),增加非全日制就業機會,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清理優化不合理限制靈活就業的規定。推進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強化對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服務,加快完善相關勞動保障制度。

專欄3??就業創業促進計劃

1.重點群體就業扶持工程。實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失業人員、退捕漁民、淘汰煤炭落后產能協商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等重點群體專項幫扶計劃,實現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全覆蓋,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在90%以上。每年幫扶0.3萬登記失業人員、0.2萬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十四五”期間,累計建成2個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建成5個區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

2.創業促進就業工程。建立區、鎮(街道)、社區(村)三級創業服務體系;實施“渝創渝新”創業促進計劃,舉辦創業創新大賽、創業加速計劃等專項活動,創建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個,創業就業示范鄉鎮(街道)1個、創業就業示范山村(社區)3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達到5個,每年遴選3個優質創業項目進行一對一跟蹤扶持,發放創業貸款3億元以上,創建市級創業型示范城市。

3.職業指導服務提升工程。開展網絡主播及職業指導培訓。提供職業指導服務10萬人次,職業介紹成功3萬人次,創建市級職業指導工作室1個,探索建立區級職業指導工作室3—5個。

4.就業服務基礎能力提升工程。推廣“智能就業”信息平臺,實現村(社區)就業服務網絡全覆蓋,智能自助終端設備鎮(街道)和村(社區)平臺逐步實現全覆蓋。對接市人力社保局建立“重慶英才·職等您來”國家級網絡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務基地綦江區基地,網絡直播招人招才提供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加快落實經辦服務標準化、業務檔案一體化,推廣就業創業服務超市,創建市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平臺、市級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基地各2—3個。

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針對城鄉全體勞動者,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重點群體就業能力提升行動和企業職工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市場化、社會化改革,落實培訓資源優化配置、培訓載體多元發展、勞動者按需選擇、政府加強監管服務的體制機制。加快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教學資源、基礎平臺建設。大力落實國家《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要求,支持社會力量和優質資源參與發展技工教育。依托綦江區高校引進行動,鼓勵企業與高校、研究院所及技工校、職業院校合作,深度參與院校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實施,合作共建新專業、開發新課程、開展訂單培養,圍繞產業和企業發展實際需求,加強校企聯合,大規模培養高級技師、技術工人等高技能人才。建成集技師培養、社會培訓、技能鑒定、人力資源服務、技能競賽培訓于一體的“重慶渝南技工學校”。

專欄4??技能提升行動計劃

1.持續實施“渝綦工匠”計劃。每年舉辦綜合性技能大賽,指導行業協會組織好行業技能大賽,指導企業開展崗位練兵活動,推動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好服務工作。推動建立1個以上技能大賽市級集訓基地、1個市級首席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2.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持續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實現技能勞動者占就業勞動者總數達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達到30%以上,用好用活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實訓基地,推動產業發展。

3.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實施技工院校創新發展計劃,建成集技師培養、社會培訓、技能鑒定、人力資源服務、技能競賽培訓于一體的覆蓋周邊,占地500畝的重慶渝南技工學校。

4.新型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實施新職業推廣計劃,推動新職業培訓,培養培訓2000名以上符合新經濟、新業態和我區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新型技能人才。

第二節??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權責清晰、保障適度、應保盡保的原則,加大再分配力度,強化互助共濟功能,推動社會保險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形成社會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謀的發展局面。

持續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不斷推進精準擴面,推動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政策全覆蓋到法定人群全覆蓋,積極促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適齡參保人員應保盡保。積極促進有意愿、有經濟能力的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等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加強失業保險參保擴面,重點推動中小微企業和農民工等單位和人群積極參加失業保險。扎實做好工傷保險參保擴面,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建立建筑業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的長效機制,繼續做好建設項目參保工作。健全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平臺,簡化辦理流程,縮短辦結時限,推廣多渠道線上辦理業務模式,暢通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渠道。

持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全面落實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逐步提高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部署安排。持續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實現新老待遇計發的平穩過渡。全面落實失業保險政策,擴大失業保險政策受益面,推進失業保險金“暢通領”“安全辦”。探索建立多層次工傷保險制度體系,持續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積極推進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工作,完善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加強工傷預防、工傷康復多途徑強化經辦管理服務,提升工傷保險信息化水平。

持續優化經辦管理能力。加強社會保險經辦服務能力建設,提升經辦服務水平。推進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推進精確管理和精細化服務,梳理社會保險公共服務事項目錄清單,推動網上服務、自助服務與實體大廳服務互補聯動發展,滿足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服務需求。網上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加快推動社保經辦數字化轉型。夯實完善社保經辦“不見面”服務基礎,逐步拓寬“不見面”服務范圍。推行“事前承諾—事中監管—聯合懲戒”的信用管理新模式,提升社保經辦精確管理和精細化服務水平。加強電子檔案在社保經辦和公共服務中的應用。

?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嚴格落實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制度和工作機制,加強基金運行風險分析研判,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運行風險預警和基金監督機制。持續完善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基金管理風險防控體系,提升風險識別、監測、防控能力。不斷加強社會保險稽核管理和內控檢查。創新完善監督方法手段,加大信息技術在基金監管領域運用,持續提升監督檢查效能。健全工傷保險協議服務機構監管體系,強化工傷保險協議服務機構科學化布局,完善工傷保險服務監督經辦規程。暢通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對侵占、欺詐基金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嚴格落實社會保險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將侵占、欺詐社保基金違法犯罪行為納入社會保險信用管理。

第三節??推進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

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發展環境。

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深化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產業發展、轉型升級與人才供求匹配機制。健全人才流動市場機制,健全統一規范的人才市場體系,加快人才服務機構發展,發揮市場在人才流動中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實施“塔尖”“塔基”人才政策,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的人才需求,大力引進創新人才和團隊,加快集聚實用緊缺人才。圍繞支柱產業、新興重點產業以及鄉村振興等領域的人才,制定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建立人才需求清單,進一步完善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制度體系。建立完善人才柔性引進機制,建立靈活用才機制。加大重點領域人才調配工作力度,著力解決重點發展領域的特殊急需人才需求。

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重點領域,培養培訓急需緊缺專技人才。加強鄉村振興公共服務人才培育。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為我區引進優秀人才,全面做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工作,依托專家服務基層行動,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幫扶活動,發揮專家智力、技術和信息優勢。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堅持把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作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重點對象,堅持就業導向,提高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引領帶動作用,通過大賽帶動更多青年勞動力技能成才、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激發勞動致富內生動力。持續實施鄉村勞務經紀人培育工程,確保每個村有1名以上勞務經紀人,為農村勞務供求雙方提供代理服務,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將招聘會開到街鎮、社區(村)。

加強鄉村人才振興政策支持。加強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落實農村鄉鎮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待遇政策傾斜,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逐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工資待遇,落實全科醫生津貼,允許基層醫務人員多點執業合法取酬。落實鄉村人才創業政策支持,全面掌握脫貧人員就業狀況和就業需求,逐步通過鄉鎮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鄉鎮公共服務平臺,建立鄉村人才服務站,實行鄉村人才分類分層服務機制,將業績貢獻突出的鄉村人才納入“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范圍。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公益性崗位,為村(社區)配備專(兼)職勞動保障協理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加強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培育“高精尖缺”人才,弘揚工匠精神,實施“渝綦工匠”計劃,打造“智創綦江”人才品牌,大力培養智能人才、技能人才。實現技能人才占就業勞動者比例達25%以上。統籌整合利用各類職業教育培訓資源,依托大中型骨干企業(集團)、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推動建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根據緊缺職業培訓目錄和程度,推進落實差異化培訓補貼,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圍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新職業和我市開發的新興產業特色職業(工種),鼓勵符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條件且具有相應知識水平和技能需求的人員參加新產業新職業新技能培訓。推動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落實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落實由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等構成的多層次、相互銜接的職業標準體系。

加強產業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充分利用市區引才優惠政策引才,積極參加“百萬英才興重慶”引才活動,組織企業等用人單位參加一年一度的“重慶英才大會”,鼓勵人才申報“重慶英才計劃”,大力實施“鴻雁計劃”引進產業發展高端人才。重視人才培養。不斷強化綦江區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為人才提供職稱評審、子女入學、醫療體檢和配偶就業等68項服務,打造溫馨人才服務“港口”和人才發展“加油站”。

持續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總體部署,完善符合事業發展和人才成長規律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分類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貫徹落實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改革,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激勵與約束并重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探索事業單位崗位動態調整機制。完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和聘用合同制度,規范選人用人行為。加強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管理。健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流動機制。強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事中事后監管。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信息化,持續改進完善人事綜合管理服務。加強人事考試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落實全市統一的人事考試規范流程。全面提升人事考試的組織實施效能、技術水平,強化考試安全體系建設,有效防控人事考試安全風險。

?加強表彰獎勵工作。全面加強表彰獎勵工作基礎建設。貫徹落實表彰獎勵制度。認真做好國家級、市級表彰獎勵項目推薦工作,組織實施區級表彰獎勵項目。加大對表彰獎勵獲得者事跡的宣傳力度,營造尊崇模范、爭做先鋒的良好氛圍。貫徹落實《重慶英才服務管理辦法》,完善全過程、專業化、多層次的人才服務體系,實施英才服務電子卡,拓展服務功能,推動人才服務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分層分類為人才提供優質服務。

專欄5??人才隊伍建設支持計劃

1.推進我區博士后工作站正常運轉。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鼓勵已設立的5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多方引進人才,結合實際開展課題研究,并實現成果轉化應用。

2.持續推進“南州之光”訪問進修項目。每年選派3—5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專業技術骨干到上級部門、單位訪問進修,帶動我區相關行業及專業發展。

3.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緊緊圍繞綦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產業、新興行業和緊缺技能工種,適應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加強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建設,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

4.建立“智能+技能”人才孵化空間。培訓一大批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產業優秀“智能+技能”雙能人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5.建立全方位人才引進機制。建立引才專員工作機制,積極參與“百萬英才興重慶”引才活動,每年定期走出去開展引才活動,激勵支持青年人才在綦創新創業。持續推進“鴻雁計劃”引進10名海內外緊缺高端人才,參與“英才大會”簽約項目5個,解決500人就業。

6.鄉村人才振興計劃。培訓農村勞務經紀人600人,確保每個村有1名以上勞務經紀人,為農村勞務供求雙方提供代理服務。招募“三支一扶”大學生100名服務基層,招聘引才大學生500名以上服務鄉村振興。指導街鎮為有條件的村(社區)配備1名以上專職勞動保障協理員,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第四節??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需求引領,構建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新體系,助力推動西部人力資源服務高地建設。到“十四五”末,行業年營業收入達3億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達30家,從業人員達500人,年幫助實現就業和流動人數5000人次。

健全完善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體系。加快完善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體系。大力推動產業鏈優化升級。積極適應市場多樣化、多層次人力資源服務需求,研究制定市場化高端人才尋訪激勵措施,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加強業務創新,大力發展高級人才尋訪、人力資源測評等人力資源服務中高端業態,推動全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大力推動產業業態擴容。構建人力資源服務與產業協同發展體系,推動鋁精深加工、裝配式建筑、裝備制造、醫藥化工、消費品工業、信息安全等六大重點產業發展,針對性開展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服務,強化人力資源服務業與產業發展的相互聯動。探索實施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街鎮、進園區、進企業、進學校“四進”專項行動,開展產品宣介、業務洽談活動,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業服務產業、服務企業、服務就業作用。

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加強產業平臺建設。綜合運用各種方式,搭建多層次、多元化的人力資源線上線下供需對接和交易平臺。積極爭取建成綦江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引進人力資源產業園運營機構,引導人力資源產業園輻射到渝南黔北,充分發揮園區集聚發展和輻射帶動作用。實施產業人才攻堅專項行動,提高人才隊伍與產業發展的融合度、匹配度。加強名優企業培育。開展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團隊)培養評選,培育新領軍人才(團隊),培育推選“重慶英才”,打造“智創綦江”人才品牌。以培育“誠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抓手,推動人力資源服務龍頭企業培育計劃,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積極打造1-2家在全市具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實施人力資源服務培養計劃,組織開展綦江區HR能力大賽,推選區內人力資源優秀從業人員參加市級HR能力大賽,依托行業協會不斷組織從業人員技能提升培訓,不斷提升行業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加大人力資源產業發展。貫徹落實人力資源服務國家、重慶市標準,引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守法誠信經營,持續開展人力資源市場清理整頓檢查,嚴肅查處非法職業中介、提供虛假信息、亂收費用等擾亂市場行為。落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息年報、季報、月報制度,及時掌握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情況。

專欄6??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行動計劃

1.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擴容計劃。行業年營業收入達3億元,打造1—2家在全市具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

2.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建設計劃。建成綦江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1個,引進人力資源產業園運營機構,引導人力資源產業園輻射到渝南黔北,充分發揮園區集聚發展和輻射帶動作用。

3.人力資源服務人才培養計劃。組織區級HR能力大賽,推選區內人力資源優秀從業人員參加市級HR能力大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達30家,從業人員達500人,年幫助實現就業和流動人數5000人次。

第五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經濟制度,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促進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

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資決定、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完善工資支付制度。加大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建設力度,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提高工資集體協商的實效性。著力提高一線職工待遇,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完善和落實薪酬分配指引,深化要素分配市場化改革,健全完善按勞動、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支持企業將工資分配、薪酬增長與崗位價值、技能素質、實績貢獻、創新成果等因素掛鉤,探索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崗位分紅權、項目收益分紅、股權激勵等多種分配方式。落實全市最低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工資指導線和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人工成本的信息發布制度。加大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大數據系統應用力度,為全區企業合理確定工資水平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信息引導。持續推進國有企業薪酬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和工資總額管理政策。探索完善國有企業科技創新人才激勵政策,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核心關鍵人才薪酬制度,推動分配向突出貢獻人才和一線關鍵崗位傾斜。

改革完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完善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薪酬制度。探索建立符合事業單位行業特點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國家部署落實基本工資標準正常調整機制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正常調整機制,合理確定績效工資水平。貫徹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落實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政策,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完善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機制。探索事業單位主要領導收入分配激勵約束機制。完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福利制度和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制度。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薪酬制度改革,探索中職學校績效工資傾斜辦法。分級分類優化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辦法。落實消防員工資福利政策。推動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事業單位工資管理、指導、監督工作,建立分級管理、責權統一的薪酬管理體系。全力支持“渝薪芯”工資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助力實現薪酬項目全覆蓋和全市事業單位全覆蓋,形成工資數據一體化集成。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拓寬就業渠道,以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技能型勞動者、農民工等為重點,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提高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匹配度和勞動參與率,穩定工資性收入預期。拓寬技術工人上升通道,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和技能等級認定渠道,著力提高技能型人才、技術工人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促進低收入群體勞動致富,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小微創業者扶持政策,支持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勤勞致富。

第六節??推動構建更加和諧勞動關系

創新和完善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體制機制,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完善勞動關系治理體系和治理方法,積極構建規范有序、公正合理、合作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健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體制機制,加強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建設。實施“和諧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勞動關系領域各項改革創新。健全勞動合同制度,探索電子勞動合同運用。根據上級要求,探索規范新業態勞動用工,保障新業態勞動者權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勞務派遣制度,強化監管作用,落實“誰審批、誰監管”責任,提升監管質效。開展對重點行業的突出用工問題治理。穩妥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擴大集體協商的覆蓋面。大力落實勞動關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

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制健全爭議多元處理機制,加強預防、強化服務,做好調裁銜接,持續推進調解仲裁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建設。夯實基層調解組織工作基礎,健全調解制度,落實仲裁員分片聯系指導制度,發揮協商、調解在爭議處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大力開展巡回仲裁、駐點調解、庭審觀摩活動,發放仲裁建議書,進一步規范用人單位用工管理。完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制度,建立重大集體爭議案件快速響應機制和橫向部門協同處理機制。深化仲裁機構與人民法院溝通協作,健全仲裁與訴訟在法律適用、信息共享、程序銜接等方面的合作機制。加大調解員素質能力培訓力度,加強選派仲裁員、兼職仲裁員參訓力度。

提升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效能。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制度建設。以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為抓手,持續推進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健全配套政策文件,落實各項保障工資支付制度。推進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重大違法行為社會公布、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工作。規范執法程序,創新執法方式,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探索新就業形態勞動保障權益維護機制。暢通勞動者舉報投訴渠道,加強勞動保障監察主動巡查、書面審查、專項檢查執法力度,強化重大勞動保障違法案件督查和督辦。推進智慧監察系統建設,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預警系統,完善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持續推進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和隊伍建設,提升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實施分級分類培訓,加強執法裝備等配備保障。強化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綜合執法職能,切實提高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效能。

專欄7??和諧勞動關系提升行動計劃

1.實施和諧勞動關系培育計劃。選樹25名市級金牌勞動關系協調員;打造金牌協調勞動關系社會組織1家;打造勞動人事爭議金牌調解組織3個;培育AAA級和諧勞動關系企業10戶;服務200戶以上新注冊企業。

2.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建設計劃。申報創建市級示范仲裁院,加快仲裁派出庭、仲裁調解室建設,街鎮、園區實現全覆蓋。

3.調解員、仲裁員隊伍建設計劃。進一步加強仲裁員、調解員管理,有序擴大兼職仲裁員、調解員隊伍。

4.推進“互聯網+調解仲裁”。推廣運用“互聯網+調解”平臺線上辦案。建設數字化仲裁庭1個。


第七節??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質量

健全人社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推動人力社保公共服務更加均衡、更高質量、更加便捷、更可持續。

推進人社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落實落地人力社保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落實上級指導意見和要求,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及辦事指南的動態調整機制,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清晰指引,積極探索依托充分就業社區、充分就業村創建工作,打造覆蓋全區的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人力社保服務鄉村振興基層平臺,實現人力社保公共服務不斷向基層延伸,更加便民快捷,逐步實現均等化。建立完善基層人力社保公共服務人崗匹配機制,穩定人員隊伍崗位和數量,常態化開展培訓和督導,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持續推進“標準化+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

推進智慧人社建設。堅決貫徹落實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務創新提升行動,推動“全數據共享、全服務上網、全業務用卡”,構建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務“同”“芯”“圓”,深入推進“一窗綜辦”“全域通辦”,按照“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原則,全面推進線上服務,實現多渠道一體、服務標準統一、線上線下銜接融合。開展信息化安全建設。健全信息系統、運行網絡等運維安全保障機制,加強數據資源安全和隱私保護,提升基礎設施支撐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深化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按照人社領域線上線下用卡場景,依托社會保障卡的身份認證、繳費支付、就醫結算等主要功能,將社會保障卡作為所有人社業務的有效身份憑證和待遇發放結算載體,在人社領域實現身份憑證用卡、人社繳費憑卡、補貼待遇進卡、工傷結算持卡。實現人社行業用卡“一卡通”。推動其他民生領域用卡場景,支持各類民生卡整合,提供集成服務支撐,推進就醫購藥、惠民惠農及各類財政補貼資金發放、交通出行、觀光旅游、智慧城市等領域用卡,形成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大力推進電子社保卡簽發應用,實現實體社保卡與電子社保卡的協同并用,形成線上線下綜合服務能力。

加強人社系統行風建設。大力實施“人社服務快辦”行動,推進“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滿意辦”服務。持續推進“清減壓”,逐步擴大告知承諾制實施范圍,推出一批“免審批”項目,不斷提高“零材料”提交事項比例。推動高頻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和政務服務應用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等特殊群眾提供便利服務。持續推動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工作。全面開展線上線下人社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開展滿意度第三方評價,保持人社政務服務好評率穩定在95%以上。多渠道、多形式宣傳行風建設經驗做法、積極成效,繼續選樹一批“人社服務標兵”,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專欄8??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計劃

1.鄉村振興基層人力社保服務平臺建設計劃。逐步建成覆蓋全區的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人力社保服務鄉村振興基層平臺,實現人力社保公共服務不斷向基層延伸,更加便民快捷,逐步實現均等化。

2.社會保險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計劃。為全面深入社會保險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健全社會保險標準體系,推進社保標準貫徹實施,在全區建成社會保險公共服務標準化示范基地1—2個。

3.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建設。完善線下實體社保卡“一卡通”、線上電子社保卡“一碼通”協同并用綜合服務能力,推動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城市服務綜合應用,逐步拓展在商業服務、社會治理等領域應用。



第八節??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深化區域人社合作。主動服從國家重大戰略,深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現攀綦、自綦、遵綦的人社項目、人社公共服務統一清單和服務事項清單互通互認。持續優化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鞏固推進社會保險協同互認。

深化就業協同。將多地人才網、招聘網與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互聯互通,適時舉辦跨區域招聘會、校企洽談會等勞務對接活動,促進本地區重點群體就業。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重點群體就業信息共享協作機制,協同開展精準就業創業服務。共享創業項目庫、創業導師創業專家、投融資機構等創業資源,舉辦區域性創業創新大賽,共同培育一批創業項目。

深化社會保險協同。按照市級統一安排,推進養老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接續,實現電子化轉移,取消紙質表單郵寄傳遞。推動農民工、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不受戶籍限制按規定參加養老保險。通過電話、協查函、協助實地核查等方式,互相配合追收違規領取的基金。

強化人力資源高效配置。加快人才集聚,聯合舉辦區域性人才招聘會,建立赴外招才引才聯動機制,聯合開展各類人才引進活動。發揮本地特色培訓品牌優勢,合作開展技能提升行動。多地聯合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認定標準。按照市級統一安排,逐步取消跨區域流動專業技術職稱確認手續辦理。

深化勞動關系協作。開展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信息共享,聯合打擊人力資源市場違法行為。建立跨區域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協作和經驗交流機制,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案件辦理合作,聯合開展交流研討。

深化綦江—萬盛一體化發展。建立健全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人力資源高效配置。建設新職業培訓示范基地,聯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創建市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平臺。深化勞務協作,加強信息溝通、政策協同,暢通勞動力就業渠道,依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成立區域公共創業服務聯盟,聯合舉辦創業大賽,打造公共創業服務品牌。制定統一的社會保障服務指南,推出一批便利化措施。探索構建跨區域救助信息共享和核查聯動機制。做好醫療衛生人才、教育人才聯合培養、異地交流相關工作。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鄉村就業困難人員、低收入人口,建立施策精準、機制靈活、服務高效的人社幫扶機制。強化創業服務,落實創業政策,推動基層公益性崗位規范管理,保持鄉村人才振興公益性崗位規模總體穩定。依托對口支援等地區協作機制,穩定脫貧人口就業規模,持續推進有意愿的鄉村地區勞動者轉移就業;加強返鄉創業載體建設,高質量建設返鄉入鄉創業園,吸引農民工等自主創業。落實平等就業服務,推進公共就業服務向鄉村地區延伸。持續關注已就業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狀況,對有就業需求的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一對一”幫扶。繼續實施低保、特困人員等低收入人口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代繳政策。切實加強勞動保障權益維護和失業再就業幫扶等工作,提高就業穩定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第三章?支撐保障


充分發揮規劃對事業發展的導向作用,建立健全規劃有效實施的保障措施,確保發展目標和各項重點任務順利完成。

第一節??強化法治建設

全面落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治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開展法治示范創建活動,大力推進法治人社建設。加強干部法治培訓,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人社工作隊伍。規范執法行為,加強執法監督。實施“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創新方式方法,落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八五”普法規劃。


二節??強化隊伍建設

????全面加強人力社保系統干部隊伍建設,落實好干部標準,提高干部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水平和專業化能力,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的激勵保障,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分級分類開展教育培訓,舉辦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培育選拔一批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業務能手。

第三節??強化宣傳引導

進一步健全宣傳工作機制、夯實宣傳工作平臺、創新宣傳工作方式,為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做好人力社保重大政策宣傳,推進宣傳解讀便捷化;做好重點工作和重大專項活動宣傳,積極打造人力社保工作品牌;健全完善輿情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強化社會輿論引導;加強宣傳矩陣建設,推動系統政務新媒體建設提檔升級。

四節??強化實施保障

健全規劃實施責任體系,將重點目標任務納入績效考核,有效保證規劃落實。建立公共財政投入公共服務的穩定增長機制,確保增長幅度與財力增長相匹配、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相適應。

第五節??強化監測調度

用好定期匯報、定期研判的制度體系,堅持和完善統一管理、上下聯動、分工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倡導用數據決策、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發揮統計的決策參謀作用。加強系統統計數據協同共享,完善人力社保統計數據會審和內控監督制度,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提升統計信息化水平,實現統計信息搜集、處理、傳輸、共享、存儲和分析應用的現代化。


附件下載:

關于印發《重慶市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doc

部門解讀:

關于《重慶市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 的政策解讀

熱點解讀:

關于《重慶市綦江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視頻解讀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重慶市綦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主辦

網站標識碼: 5001100002     ICP備案: 16001936號-1

渝公網安備   50022202000120號

返回頂部